1992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建设后,审计署对三峡工程开始了连续审计,迄今已超过10年,并于2013年6月7日发布了相关审计结果。审计署还将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继续进行审计。
截至2011年底,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建房人口达129.64万。6月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有2.79亿元移民资金被挤占挪用,主要用于非移民迁建项目、弥补行政管理费等支出。此外,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共多计投资7.55亿元。审计署还表示,审计过程中发现因补偿分配问题移民集体上访、库区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
审计署称,截至2012年11月底,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
部分移民资金用于行政开支
有移民因补偿分配问题上访
根据审计结果,三峡工程在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针对移民资金出现的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审计结果显示,三峡库区规划移民搬迁建房人口124.55万,迁建房屋4365.5万平方米。而截至2011年底,实际移民搬迁建房人口129.64万,迁建房屋5054.76万平方米,分别比计划增加5.09万人和689.26万平方米。
截至决算基准日2011年6月30日,实行任务和资金“双包干”、纳入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的移民资金共856.53亿元。此外,用于移民的资金还包括国家相关支持政策派生资金(移民资金存款利息、耕地占用税返还、超面积使用土地的出让金等)、三次提前蓄水一次性补助、工矿企业关闭破产补助等63.76亿元。而截至2011年6月30日,移民搬迁安置已支出共计757.7亿元,在建项目或未完成结算项目162.59亿元。
审计报告称,有2.79亿元移民资金被挤占挪用,主要用于非移民迁建项目、弥补行政管理费等支出。目前重庆市和湖北省等地移民管理机构已全部收回相关资金,继续用于移民安置后续支出。
本次审计之前,审计署先后组织对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进行了6次审计,对移民资金进行了13次审计。据《新京报》报道,2007年1月25日发布的“三峡库区移民资金审计结果”公告,也通报了违规使用移民资金问题,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金额2.89亿元。其中,违规使用移民资金2.72亿元,主要用于超规模移民项目或非移民项目建设、行政开支、办企业、平衡预算、购房、付息等;虚报多得移民补偿和政策性补助资金1694.32万元。审计中还发现,移民培训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用于移民培训中心基建和设备购置的比例过高。
审计署建议,三峡办、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围绕三峡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移民就业能力差等问题,加强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引导工作,提高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确保库区移民逐步实现安稳致富。同时,对外迁移民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基层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其实际困难,促进外迁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生产生活。
审计署还表示,在本次审计过程中,还发现因补偿分配问题移民集体上访、地质灾害防治、库区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
审计发现涉嫌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线索35件
审计结果显示,按照三峡集团公司等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草案,三峡工程财务决算总金额为2078.73亿元。本次审计中发现,三峡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草案共多计投资7.55亿元(占决算总金额的0.36%)。对此,三峡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相应调整了决算及交付使用资产价值,调整后决算总金额为2072.76亿元。
此外,审计结果显示,由于建设管理不到位,导致增加投资8.08亿元。
例如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主要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水库移民),两大原因导致投资增加了6.95亿元:未严格执行合同约定补偿材料价差及人工费,超标准支付招标代理费、监理费和维护费;部分配件及施工设备长期闲置。
对此,三峡集团公司建立健全了43项加强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的制度,并处置了长期闲置资产。
本次审计还发现,涉嫌违法违纪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35件,涉及金额1.13亿元,截至2012年11月底,已有11人被追究责任,其余案件线索正在查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