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化产业如何 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时间:2013-06-08 07:39: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花建 

    中国波澜壮阔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也将给发展文化产业带来重大的“机会空间”和“发展红利”。

  从全球看,大部分工业国家的城市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从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为重点转型,兼顾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发展,同时反思和弥补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这一转型过程持续了100多年。

  中国大规模城市化的背景与欧美国家不同,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大量的农村人口走向城镇化,并且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互为因果。中国城镇化推进的过程,是生产要素和商品打破壁垒自由流动和聚集,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过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双转型,走人与环境、产业与生态、资源与效益协调发展道路的过程。有鉴于此,文化产业作为以智慧、创意、绿色为主要特点的现代产业,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贡献,应该在四个重点领域展开:

  第一,发挥文化引领和提升作用,推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推动城镇的集约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产业和城镇的双转型。中国国土辽阔,产业升级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基础和要求。总体上看是要逐步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型的阶段,提升到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的阶段。比如,在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大批工商业强市(县)和专业镇,就迫切需要发挥文化产业“渗透,包容、引领、联动”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县域/镇域特色优势产业的联动。

  “文化产业的活力,将推动中国从世界级的制造业大国和时尚消费大国,走向世界级的设计、时尚和品牌开发、生产和营销大国。”

  第二,壮大文化产业主体,在广大城乡培育新型企业家群体,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中坚力量。义乌、萧山、佛山、东莞等地的经验证明,哪里的工商业市场发达,文化企业家群体活跃,哪里的文化产业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展就能够顺利地展开。而新型企业家群体的诞生和壮大,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市场文化氛围,通过理念引导、政策扶持、招商引进、市场培育等,打造适宜于创业和创富的环境,使得城乡经济所培育的一大批企业家,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第一要素和第一资本。

  第三,鼓励城乡社会各界参与,激发全民的创造活力,推动产业要素的流通和大量财富的涌流。新型城镇化的活力,是以大量的经济要素流通作为基础的。要素流通的规模越大、频率越高,要素优化配置的几率就越高,给城镇化带来的发展空间就越大,为社会各界提供的机会就越是趋于平等。这是文化产业富民、新型城镇化惠民的重要内涵之一。

  第四,再造城镇空间形态,在宏观上形成城市与乡镇的合理布局,在微观上从传统的农业村落和街区走向新型文化城区。工业化早期的城市布局,往往以工商区域为核心,把各类服务业包括文化设施放在附属的地位,而21世纪城镇化的潮流,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商贸等放在重要地位。这些城镇必然注重吸引大量的文化产业机构和人员,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区组团,从传统的农业村落和街区,走向创意社区和文化城区,走向宜居、宜业、宜学、宜乐的和谐家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