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今天发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该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差距大,政府或事业单位养老金中位数是新农合养老金中位数的33倍。(6月3日《扬子晚报》)
一谈到中国养老金,就会立即牵扯到养老金“双轨制”。随着中国步入老年社会,加上养老金支付面临入不敷出的窘状,公众常会指责机关或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带来的不公平,但苦于没有数字证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养老金33倍差的数字对比,无疑令人震撼,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够闹心的。但从另一方面也佐证了事业单位改革为何迟滞不前的症结:在优厚的养老金面前,谁愿意少吃唐僧肉?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但在养老金的数目上,不同养老保险项目的差别非常大。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从1999年到2009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均养老金一直存在差距,且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999年,机关高出企业227元,高出比例为45.95%;事业单位高出企业231元,高出比例为46.76%。此后他们之间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到2009年企业与机关的差距已经达到713元,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差距已达到570元。其实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早就引起全社会的热议,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原则通过五省市试点方案。可5年过去了,五省市试点改革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不管存在何种理由,可以肯定地说,事业单位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笔者以为,中国现有养老金制度要想既消除待遇差,获得企业的赞许,又可提高政府公信力,赢得全社会的支持,还可顺利推动改革,必须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应参加改革是个大前提,是大势所趋。法国“碎片化”制度的教训显示:多种退休制度必然引起攀比,改革必然遭到反对,时间越久,差距越大,福利刚性越大,改革越困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与其长痛,不如短痛。事业单位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联动”:事业单位与公务员改革一起行动,不要互相攀比,相互掣肘,左顾右盼。作为公共部门,不要在养老保险制度上再人为分出三六九等。改革能否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关键在于弥补退休待遇水平的机制设计,鉴于此,《社会保险法》应对建立公共部门职业年金体系给出基本政策框架,让4000多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先吃一个“定心丸”。
养老金存33倍的差距,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际,但远远背离了公众心中的期望值和幸福感。总而言之,养老金制度改革结果将会如何?牵动太多人的关注!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除了有详细的制度外,最需要的是“亮剑”精神,是持之以恒、摧枯拉朽的勇气,如公车改革,否则只会泥沼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