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大势所趋。2009年,改革方案公布,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然而,4年多来,试点改革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的普遍质疑。(5月24日《人民日报》)
当今时代,不仅是一个需要“公平”的时代,而且是一个需要“更公平”的时代。十八大报告中20多次提及“公平”,展示出党中央对“公平”的高度重视,反映出百姓对“公平”的真实渴求。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公平”是一个核心问题。养老保险改革,必须坚守公平底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更公平”三个字写进党代会报告,既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执政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更公平”是现实的呼唤,是从上到下的共同追求。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为啥进展缓慢,一是,有的事业单位人员担心改革后待遇降低;二是,有的人认为改革容易导致缴费时段缺少连续性、职称职级与待遇的关系难以确定等,最终影响退休后的养老待遇;而更多的人是觉得“不公平”,因而对改革充满抵触情绪。
养老保险改革为啥只改事业单位、不改机关公务员?这是社会上最响亮的一种质疑的声音。许多事业单位直接承担着国家授予或委托的公共职能,有的直接承担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还有的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性质上、职能上与许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并无二致。如果真要改革,不应只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向企业去靠拢,而不同步改革政府机关及公务员。何况,许多事业单位人员是从政府机构分流或交流来的,如果不同步改革,必然引起一系列不公平问题。
同时,企业职工可以接受改革,为啥事业单位人员就不能接受?这也是一种不公平。从已退休的人员来看,事业单位的待遇明显高于企业的待遇,这其中肯定有不公平的因素存在。然而,后续的改革应是致力于提高企业偏低的退休待遇,而不是把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拉低。
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都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人,养老保险改革怎么能只改一部分人呢?这是人为制造不公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可能一直拖下去,不管什么时候该、怎么改,必须坚守公平底线。没有公平,改革就缺乏现实基础支撑,就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实现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十八大报告的这些论述,必须体现在包括养老保险改革在内的我国的每一项改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