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再见,欧洲传统福利国家
时间:2013-05-21 23:10: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位美国作家曾写道:“在20世纪,如果你碰巧出生在瑞典,那就像中了头彩一样。”这句话在相当大程度上并非虚言。

 福利国家的概念出现于战后1945年的英国,它倡导“普遍受益”,强调全民(不仅限于穷人)都应从社会保障制度中受益。不过,其最初的灵感和雏形,却具有讽刺意味地来自那位统一了德意志的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作为一个保守的专制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运动,但为了安抚劳工阶级,维护社会稳定,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

 现代福利国家最重要的设计师则是英国的贝弗里奇勋爵,他于1942年发表《社会保险报告书》(亦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建立“社会权利”新制度,包括失业及无生活能力之公民权、退休金、教育及健康保障等理念。现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社会,便是他首次描绘的。

 如果把19世纪80年代德国引入养老金作为开端,把1948年英国启动国民医疗保健制度(NHS)作为顶峰,那么欧洲福利制度的创立足足用了半个世纪。二战后,欧洲逐步建立起广泛的社会福利体系。以英国为例,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通过《国民保险法》、《国民保健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立法,奠定了福利社会的法律基础,60年代,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体系建设完成。尽管其具体实践形式因地方传统和政治特色而略有不同,但从总体上看,福利国家成为所有西欧国家的主要社会模式。虽然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未建成福利国家,但向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俗称“兜底”)福利保障理念,已深入人心。

 从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是欧洲大陆福利国家的鼎盛时期,高福利不仅让穷人获得了尊严,还让太多原本应该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中激烈竞争、追逐成就的人,懒洋洋地依偎在国家的温暖怀抱里。福利国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大恩惠,但也是一个重负。

 1950年,法国的政府支出占GDP的28%,德国占30%,美国占21%。到1999年,法国的政府支出占GDP的52%,德国占48%,美国占30%。今天的欧盟人口只占世界总数的7%,而社会开支却占了全球的一半。更为糟糕的是,西方的社会老龄化趋势,将加大未来在养老金、社会保障和医疗上的花费。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遭遇了普遍的衰退、滞涨以及奇高的失业率,加之国家过度干预导致的官僚主义和低效率,传统福利国家模式变得难以维系。福利国家的近况正变得越来越糟。《华尔街日报》2011年8月的一篇文章指出, 英国有25万人要等待18个星期以上才能得到治疗,而过去十年全国医疗系统的支出翻了一倍;2002年到2008年,法国和意大利的暴力犯罪,分别上升了近15%和38%;截至2011年6月,欧元区的失业率为9.9%,25岁以下人群的失业率为20.3%;近一半的欧洲人,因年幼或年老的缘故而被归为“依赖”型,在工作年龄段人群里真正在工作的只有64%……

 欧洲已不再是乐园,未来它还会变得更糟,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首相,就已经开始尝试改革不堪重负的福利社会体系。但在欧洲,倡导自由市场的势力,从未能撼动福利国家的根基。就连“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没能触及国家卫生系统,充其量是不再扩大福利范围。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她的后继者卡梅伦首相,面临着“改不动也得改”的绝境。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话来说,“在长达80年的时间里,福利国家模式从未遭遇过真正的政治挑战。现在,福利国家已经撞上由经济现实和财政状况筑起的‘南墙’。”现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说得更明白:“过去有人认为,欧洲非常富有,可以让公民用不着工作。但现在情况不再如此,必须埋葬老式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2011年,英国政府废除相关制度,不再为16-24岁无偿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失业津贴。在此前一年,英国卫生大臣安德鲁·兰斯里提出了一项引发轩然大波的法案,要求改革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国民保健服务体系,引入更多竞争。

 在法国、德国以及那些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区国家,政府财政紧缩和削减福利支出,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基调。在另一个堪称福利国家典范的大国加拿大,斯蒂芬·哈勃总理的上台,也标志着该国福利体系的收缩得到了选民的支持。

 凡此种种,证明传统的福利国家已经渐行渐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