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河涌“复臭” 须反思治水方式
时间:2013-05-20 20:26:1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丁建庭 

    提及广州的河涌,许多人立马会想到闻名遐迩的东濠涌和荔枝湾涌,在它们身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曾让不少市民相信“河涌回复清灵不是梦”。然而,现实往往太残酷,梦想有时很遥远,这些明星涌之“瑜”终究还是掩盖不了整体之“瑕”,“回复清灵”的美梦终究还是被“复黑复臭”的现实唤醒。据环保部门透露,亚运前后治理的115条河涌,今年再次对其水质进行了监测,对比2010年8月时的水质,55条河涌水质有所改善,14条持平,44条变差,也就是说,有将近四成治理过的河涌水质变坏。

    治水之难,并非广州一隅的问题,而是全国的普遍性难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网民吁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了。广州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已经持续了10多年,政府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大,纳税人的钱花得不可谓不多,但治理的效果仍不容乐观。曾几何时,广州借助举办亚运会的良机,“举全市之力”治理城区河涌,以“1天花费1个亿”的魄力投入486.15亿元整治,虽未再现“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岭南水乡风貌,但治理成效还是备受市民好评,政府称之“治水奇迹”。到目前为止,亚运期间的水质称得上是广州治水达到的“最高高度”。

    如果总结广州“治水奇迹”的原因,无非就是严要求、高投入、重落实。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的直接结果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创造了“奇迹”。在我国,这样的治理模式屡试不爽,类似的治理“奇迹”比比皆是。这就是“运动式”治理模式,“举全×之力”想不创造“奇迹”都难。但是,这一治理模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全×之力”不可能只做一件事,纳税人的钱不可能只投入一个项目,力量总有薄弱之时,资金总有殆尽之刻,高潮之后注定会有低潮,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河涌的“复黑复臭”或许在所难免。

    反思当前的治水方式,首先需要将“运动”转为“常态”,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和常抓不懈,不要等到“乱世”或“重要时刻”才想到用“重典”,要把一把手“下河游泳”升级为一种常态要求,甚至是在水污染治理上引入“一票否决制”。其次,充分发挥明星涌的“以点带面”作用,时刻铭记个别成功不等于整体成功,更不能躺在明星涌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唯有整个水系统都得到治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治水奇迹”。再次,要把水治理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郊区河涌和途经城中村河涌是最大的治理难点,其中的污水主要来自于企业排污和居民排污,一方面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果断关停一些排污企业,另一方面要改善城中村的排污设施,培育居民良好的排污习惯。

    广州治水从未止步,继亚运会巨资治水后,省环保厅于今年3月再投28亿元,制定广州水污染治理的专项方案,重点治理广州辖区40条重污染河涌。希冀以此为契机,改变“运动式”治理模式,少一些样板工程,多一些科学治理。治水工程容不得急功近利,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和持之以恒,以“常态化”治理让河涌回复清灵,真正让广州变成山水城市和宜居城市。否则,广州河涌“复黑复臭”将不可避免,先前投入的486.15亿元和如今投下的28亿元也可能打水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