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地铁塌方事故给出了如出一辙的“说法”,地铁塌方与“连日阴雨”之间有多少必然联系?如果我们找不到、找不准事故的真正原因,那么,就难以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就难以遏制此类悲剧的重演。
据新华社报道,5月6日,正在施工的陕西西安地铁三号线发生塌方事故,造成5名施工人员遇难。这起事故并不是西安地铁施工的首次,它曾在7个月内发生了4起事故。此前,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曾发生过地铁施工事故。对此,有公众充满焦虑地质疑:地铁施工事故为何像“矿难”一样频发?
眼下,地铁建设正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水涨船高”的安全事故已经敲响了地铁工程“大干快上”的警钟,此次西安5条鲜活生命的离去更应引发足够的警醒。
对于此次事故原因,西安市地铁建设指挥部一位副总指挥称,“塌方下场盾构结构不稳定,顶部和侧部塌陷,下雨也导致土质疏松。”施工方相关人员则认为,“事故原因可能与连日阴雨有关,加上施工现场污水管渗漏,造成塌方。”
果真是下雨的原因?如果查看一下2009年8月4日《中国青年报》对西安地铁另一起坍塌事故的报道,也许有人会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天前,在建的西安地铁一号线洒金桥站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两名正在作业的工人不幸被埋身亡……对于事故原因,施工方给出这样的解释:可能与连日阴雨有关,加上施工现场污水管渗漏,造成塌方。”
两场地铁塌方事故给出了如出一辙的“说法”,地铁塌方与“连日阴雨”之间有多少必然联系?
当年西安市安监局等部门组成“8·2”事故调查组给出的权威定性是:一起基坑开挖支护不到位、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相关人员职责履行不力、在较差自然地质和连续降雨下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显而易见,施工不当才是直接和主要原因。
至于此次“5·6”事故究竟主要是天灾还是人祸,还有待权威部门进一步调查。如果我们找不到、找不准事故的真正原因,那么,就难以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就难以遏制此类悲剧的重演。
还务必弄清楚的一点是,此次涉事的西安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是否涉嫌“未批先建”。有媒体指出,该线路2012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但早在2011年数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对此,西安地铁公司回应称,批复之前的开工建设只是开展“挪树、拆迁”等前期工作,并不算正式开工。事实上,赶工期现象在地铁建设中并不少见,草率筹划,匆忙上马,都令安全隐患重重。“大干快上”是否已经成为地铁建设的流行病?未批先建是否已经成为熟视无睹的潜规则?
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曾指出,工期紧张,造价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整体技术和管理力量严重不足,远远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扩大的速度。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市规划交通总投资将达1.2万亿元。到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地铁将载着人们畅通无阻地去往城市各个角落,但无论怎样,前提是必须尽最大可能保障工程中的安全生产。
曾经的“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一度令铁路建设热潮有所降温。如今,5个骤然失去的生命重重叩响了地铁建设热潮的警钟。
5条鲜活生命的骤然离去给他们的父母妻儿带来多大的伤痛,我们可能无从体会。但我们应该记住他们,记住附着其上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