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43%;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46%;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聊城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按照发展计划,未来三年是聊城城镇化加快的重要时期。
加快城镇化的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不解决做什么、住哪里、社会保障等问题,就无法破题“双百”大城市的崛起。
加快二三产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的愿望始终有增无减。在哪里落户,大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就业。因此,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提速的先决条件。
2012年,我市2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3亿元。产业发展为聊城城区聚拢了大量人气,实现新增就业数万人。应当看到,目前聊城城区仍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服务业和骨干企业,最大程度提速“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
服务业对促进就业效果显著,我市应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以开发区物流园区为例,园区全部建成运营后,可带动就业岗位10万余个,仅其中的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就可安排就业岗位5万多人。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则是吸引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的主要手段,对我市抢占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发展空间
列为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今后几年聊城城区人口将加快增长,因此,我市亟待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市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形成“一轴两河三城”的城市格局,即以光岳楼南北大街为城市主轴,打造京杭大运河景观带、徒骇河风光带,以徒骇河为“纲”,推进老城、南部新城、经济开发区三城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不断加快,聊城城区主干道拥堵、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足的“城市病”开始表现出来。因此,我市需要加快修订总体规划,完善城区水系、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着眼于提升聊城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地位,我市还需要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德商高速聊城段、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济聊一级公路等项目建设,做好军民合用机场等前期工作,为中心城区崛起夯实基础。
做好社会保障,让新市民后顾无忧
住房、汽车、医疗、餐饮,人口涌入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载体。但消费是建立在良好社会保障基础上的,我市应当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市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改变消费习惯。
2013年,我市将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0835套、基本建成9000套,努力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基本住房需求。未来,我市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人口的动态变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市民发展提供有力平台。
同时,我市还需要坚持扩大就业与推动创业并重,加大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适时提高企业工资指导基准线和最低工资标准,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这样我市才能以更好的城市形象打造成为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