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不能永远落后于城市教育。唯有使农村教育不断强大,才有望实现教育公平的“中国梦”。“撤并”学校并不全是坏事,关键是看“撤并”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是否方便学生。如果农村教育仍然投入不足,无论是“撤并”,还是退回去“分散”,均是换汤不换药,学生都没有好处。农村的教育也就离整个教育的水准越来越远了。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然而,审计署昨天发布的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5月4日《京华时报》)
对于中小学的布局,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势必带来一系列的“弊病”,现在种种“弊病”已经不断地凸现,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学生,辍学人数翻倍,足见其危害的程度。
毫无疑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特别是交通安全方面的;另一方面是增加了家庭济负担。在贫困山区,上学的成本哪怕是增加一点点,都会成为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诱因。
中小学生入学,讲究的是就近原则,但在“撤并”潮之后,就近入学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成了一种奢望,他们要么只能是住校,一周回家一次;要么是每天很辛苦地徒步。据了解,在重点抽查的1257.63万名走读生中,有49.31万名(占4%)上学单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万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如此状态,不仅无保证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武断地“撤并”已经成为现实。这需要有制度化的纠编。这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以后“撤并”再也不能搞“一刀切”和“简单化”,的确需要“撤并”的,该尊重民意,需要先听听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其二,能够“回到从前”的中小学,无妨走“回头路”,虽然有句老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为了保障学生利益,吃吃“回头草”也无妨
在学生相对集中的村镇,该以设立分校的形式进行管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增加投入。现在虽然教育经费占GDP4%已经实现,但有多少能够投入到农村教育之中去?教育不公是当下严峻的现实,而农村教育无疑是教育的“短板”,如何补齐?首先的任务显然是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不是说说罢了,而是要真正体现出来。如果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许多“弊病”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教学设备问题;师资分配问题等等。
农村教育不能永远落后于城市教育。唯有使农村教育不断强大,才有望实现教育公平的“中国梦”。“撤并”学校并不全是坏事,关键是看“撤并”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是否方便学生。如果农村教育仍然投入不足,无论是“撤并”,还是退回去“分散”,均是换汤不换药,学生都没有好处。农村的教育也就离整个教育的水准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