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出租车调价听证会拟于5月下旬召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将向市发改委推荐10名消费者代表,并称要让有限的名额能够更加体现民意和代表民声。
一边是老百姓抱怨打的难,一边是的哥抱怨“活儿难拉”。这些民意、民声如何从沉默者中“打捞”上来?如何在听证会上体现?事关出租车改革的成败。
关于出租车要涨价,坊间早有流传。目前,北京出租车价格执行的还是2006年的标准。涨价,是否一涨就灵?是否就能调动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笔者调查得知,不少的哥是反对涨价的,他们反映说,当年出租车价涨到每公里1.6元的时候,他们头三个月每月都拉不够“份儿钱”。
另外,数据显示,近10年来,北京出租车一直保持在6.6万辆左右,但常住人口几乎翻了一番。此次北京出租车改革,并不涉及出租车数量大幅增加,将来的局面仍是人多车少。人们担心,即便采取大力发展电话叫车、提高车价等措施,恐怕也难以有效缓解打的难。
所以,出租车改革,要不要放弃或放松出租车数量管控、让新的市场主体进入,同样需要听听各方声音。对于现有的出租车公司尤其大公司而言,新的市场主体进入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会被分掉“一杯羹”。但是,对普通民众而言,只有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有了公平的市场竞争,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缓解打的难中的供需矛盾。
在现有出租车数量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要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增加的哥收益,不仅涉及要不要涨价问题,还涉及“份儿钱”如何调整的问题。
在北京出租车行业,一般单班“份儿钱”每月5175元,双班“份儿钱”每月8280元。而出租车公司纷纷自称,一辆车一个月净利润只有300至600多元,他们是“微利”。
出租车企业到底是暴利还是微利?应该把成本明明白白亮出来,并接受第三方专业人员审核。如果成本弄不清楚、永远是一笔糊涂账,改革就找不到或找不准下刀的地方。
出租车行业事关民众出行和利益。改革是否成功、能否让人民满意,关键是要听听真民意、真民声,把民意、民声当作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