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4-30 14:51: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谭飞, 张文静
新华社记者 谭飞 张文静
61岁的李世全在甘肃省陇西县买了房,但是他和老伴的户口仍留在乡村。在村里,有他经营了26年的农机具制造厂。
“我不再在意那个户口本,我喜欢村里。”李世全说,但他两个儿子不仅在城里买了房,而且把户口也迁到县城,“这主要是为了孙子们上学方便”。
李世全眷恋的村庄是一个中国著名中药材产地陇西县首阳镇。
看淡城镇户口本的不止他一个人。
首阳镇南门村村民鲜守杰是当地中药材经营大户。“过去我想过转户口,当城里人。但现在,我没有这种愿望了。”鲜守杰说,“户口只是一纸说明,对我来说没多大意义。”
在陇西县30多万农村户籍人口中,李世全和鲜守杰是有经济实力成为城里人的一批农民,他们都在县城买了房,但对乡村生活和农村户口仍有诸多眷恋。
就连当地那些种植中药材的普通农民,也有很多人看淡了城乡户口的区别。首阳镇党委书记韩德说,上世纪90年代,很多农民想方设法要转为城镇户口,每年约有上千名农民提出申请,但指标只有500个左右;而如今,这种需求明显下降,去年全镇约10户提出申请。
“过去城镇户口意味着安排就业,享受更多福利和社会保障,现在农村户口有惠农补贴等诸多优惠政策。单就户口本身而言,吸引力在下降。”韩德说。
在陇西县文峰镇,农民对城镇户口的需求下降影响着城镇化进程,尤其是那些已被划入城镇发展规划区内的农民。他们的土地、房屋可能被征用和拆迁,“他们对土地、房屋和补偿金的关心远大于对户口本身。”文峰镇党委书记张世奎说。
陇西城镇户籍人口目前16万人,还有2.6万人常住人口生活在城里,但没有城镇户口。
“新型城镇化是农民变市民,对我们来说,就是首先要把这2万多人转为城镇户口,还要吸引和安置更多人进城。”陇西县委书记鲁泽说,“但这个转化成本非常高,靠本地财力难以解决。”
陇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宏伟是这个西部小城快速发展的规划者和见证者。他目睹了城区面积从1986年的4平方公里扩张到现在的23平方公里。陇西2010年的城镇发展规划由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县政府为此花费1000多万元。
资金投入仍是目前政府对城镇化的最大忧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弥补城乡户口间的社会保障差距等都需要资金。在陇西县城镇发展最快的近7年里,城市建设总投入达72.56亿元,这还不包括兴建保障房、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的资金。这些投入主要来自国家项目资金和土地经营收入。
“现在我们的确感受到压力,农民对城镇户口的兴趣在下降,而且他们不太愿意去小城镇居住。”刘宏伟说。
陇西县福星镇鹿鹤村45岁的何成来现在替一位投资者管理一处占地数百亩的高效农业种植园,他的两个孩子在上海工作。“比其城市户口,对我更重要的是买套城里的房子。”何成来笑着说,“这大约还需要十年。”
中国正迎来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浪潮,户口问题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最近表示,户籍政策不单单是一个户口性质的问题,它包含着就业、社保、住房及一系列公共服务的保障。
陇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前是16%。将常住人口计算在内的话,陇西城镇化率是38.5%。陇西县委书记鲁泽说,“我们相信国家会有好的顶层设计,城镇化的投入会大幅增长,我们也在努力加快城镇化步伐。”
1958年,中国颁布第一部关于户籍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55年后,中国大约有近3亿流动人口进城打工。
陇西每年也有超过10万的农民外出打工,今年由于天气干旱,外出打工人数还在大幅增长。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户口的观念还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将引发人们对城镇化进程更进一步的思考。
“是的,我想进城,但是我必须能养活自己,而且要有一套能住在城里的房子。”何成来说,“只换一个城镇户口本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