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分等级也助长了就业歧视
时间:2013-04-21 17:22:33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沙元森 

    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名校毕业生受歧视的问题,就必须尊重教育规律,鼓励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要让学生平等先让学校平等。主管部门一方面对学校和学生做出歧视性的等级划分,另一方面要求用人单位一视同仁,这种左右互搏的政策如何让人信服和落实?

    看上去是用人单位的“歧视性”选择加剧了毕业生尤其是非名校毕业生在出口的壅塞,但这只是问题的症状。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名校毕业生受歧视的问题,就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减少行政干预,先让学校平等。

    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而非名校毕业生更有难上加难的体会。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特别强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

    对非名校毕业生来说,教育部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仅靠一纸通知能否拓宽就业路,是很值得怀疑的。所谓的就业难,看上去是用人单位的“歧视性”选择加剧了毕业生尤其是非名校毕业生在出口的壅塞,但这只是问题的症状,要真正疏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还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在上游做调控和干预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的通知以反对“就业歧视”为名,让很多用人单位无话可说,但执行下去很可能是“有名无实”。严禁在招聘信息中发布有关性别、户籍等歧视性条款,这些要求应该能得到大多数用人单位的理解,但是要求用人单位取消对学历或者学校的限定,这种公平恐怕也只能体现在公开的招聘信息上,最终用人单位要谁不要谁,还是关起门来自主决定。各地严格落实通知的话,非名校毕业生也只是在表面上增加了投递简历的机会,用人单位明里不能“定向选择”,但暗里只需要再加一个筛选程序,一切还是照旧。

    事实上,用人单位对人才精挑细选并不过分。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人才市场的细分不可避免,很多用人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往往还要具体到专业甚至研究方向,即便是公务员招考都有不同的学历要求。虽说,个人是否胜任工作要求并不取决于学历和学校,但无法以此要求每个用人单位实行不设门槛的选才。尽可能快速有效地选拔高素质人才,决定了用人单位对高学历和名校的青睐。无论是985工程还是211工程,都是教育部参与主管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按照规划,上榜学校既然集中了优势教育资源,必然是高等教育的塔尖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用人单位以985高校、211高校作为选才标准,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两大工程的社会影响。

    当然,把学校地位与学生水平挂钩,仍然具有盲目性。毕竟大多数毕业生都不在985高校、211高校中,非名校的人才总量更为可观。真正科学的人才选拔,应该剔除身份标准,唯才是举。可惜,目前能给用人单位提供选才“抓手”的高校太少了。虽说高等教育三六九等层级分明,但是各校的培养模式大致不差,用人单位在学生的成绩和履历中很难看出个性和特长。格式化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让用人单位在选拔过程中看不出太多差别,索性以名校做标准,增加成功率。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非名校毕业生受歧视的问题,就必须尊重教育规律,鼓励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要让学生平等先让学校平等。主管部门一方面对学校和学生做出歧视性的等级划分,另一方面要求用人单位一视同仁,这种左右互搏的政策如何让人信服和落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