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是高科技与城镇化结合的理想形态,绿色科技新城已成为城镇化的未来方向,同时也是未来科技园区发展的方向。城镇化的难点是市民化的问题,要真正做到融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产城融合”将会带来大量就业的机会,特别是能够满足两类人,即有专业技能的年轻农民工和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发展过于依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投资驱动”,这种典型的低效率发展,又直接导致了“五低”(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典型低价工业化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高企不下的城镇化趋势,已经面临着步步逼近“拉美陷阱”的危险。
201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
18亿亩红线是保障我国14亿人口及后代福祉相传的生命线。中国的城镇化不能再走某些大城市甚至特大型城市那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更不应该肆无忌惮地侵占农村耕地。突破城镇化过程中空间、人才、资源和效率瓶颈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应该通过科技创新集群化,集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质量。
科技园区带动周产业升级
在我国,科技创新资源主要聚集在城市,由于各种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安排和区域文化(习惯)的存在,企业创新和个人创业的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持续的科技创新应该成为企业的生存常态。
提起昆山大家都不陌生,昆山不仅有密集的出口加工区,有我国目前最先进的OLED生产线,同时还有世界级的小核酸产业基地。清华启迪科技园(昆山)分园是清华科技园自建自营科技园和推动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并进的典型代表。自2006年10月正式开园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近10项,清华OLED、大型模锻压机等高水平项目纷纷落地,先后有10余人次入选“江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
昆山从一个县城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其城镇化水平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我们可以看到,昆山的城镇化路径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比如清华启迪科技园(昆山)带动了周边约10平方公里区域的产业升级发展,它是科技型的、创新型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同时也是产值密集型的。在东部一些出口加工区,虽然GDP很高,但真正落入居民收入的很少,大部分利润被跨国集团收走了。而昆山聚集着一批优秀的本土创新型企业,它的利润在本地,税收也在本地,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自己享有的城镇化成果,而这个成果正是由科技创新带来的。
“产”、“城”、“人”融合
除了像昆山这样通过建立创新科技园区带动周边产业升级,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还应该做这样一种探索:在建设产业密集的城镇园区的同时,建立生活配套体系,既要解决创新人才在这的工作问题,还要照顾到他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城镇更加宜居,避免出现“堵城”“睡城”“空城”。一个理想的科技新城应该是以吸引高素质人群为本,集实体产业发展、创新集群导入、完整生活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科技新城综合体。
比如,南京麒麟启迪科技城正在尝试了一种新的模式,称之为“三区合一”,即:社区、园区、校区合一。科技城规划建设面积200万平方米,在面积超过8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将着力建设国家级的低碳智能产业研究院、专业孵化器、青年创业中心、企业加速器、中试工坊、高端研发楼、商务科技园等研究和服务机构,吸引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及企业总部等多种业态入园发展,形成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成为在低碳智能产业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新城。
“产城融合”是高科技与城镇化结合的理想形态,绿色科技新城已成为城镇化的未来方向,同时也是未来科技园区发展的方向。城镇化的难点是市民化的问题,要真正做到融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产城融合”将会带来大量就业的机会,特别是能够满足两类人,即有专业技能的年轻农民工和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进城的农民如果能够谋得一份营生,不必再背井离乡,能维持稳定的生活,他们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园区建设的时候需要农民工,建成综合配套同样需要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工,例如水、暖、电设施得有人维护,餐饮娱乐行业需要人经营服务。这些就业机会都可以为解决城镇化中“人”的问题提供一些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