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天津市召开调整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根据会上公布的调整方案,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拟由现行的2.20元调整到2.40元,上调0.20元,上调幅度9.1%。(4月10日 《人民日报》)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有关天然气价格调整的“大戏”接连上演。首先是吉林省长春市民用天然气涨幅达40%;之后苏州召开价格听证会,价格涨幅为12.7%;天津,南通等地也紧随其后。
客观来讲,在上下游气价难协调、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天然气涨价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天然气经营企业在盯紧百姓“腰包”的时候,是否打理好了自身的“公文包”?比如,企业的经营成本是如何核算的?员工待遇是否超标?管理成本是否合理?服务质量是否让群众满意?涨价后企业增收用到何处,困难群众如何帮扶?
事实是,燃气作为一个垄断行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服务质量却难以提高。一方面,对外高喊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一方面,豪华的办公大楼却盎然耸立。以天津为例,2012年天然气管网折损率是3.84%,尽管较前几年已经大幅下降,但一年几千万的损耗,“真金白银”必须要百姓买单。在这样的情况下,涨价又如何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另外,还应该明确,目前各地陆续召开的价格听证会只是一个开始,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争取群众理解才最重要。听证会不能变成“听涨会”、“价格改革”也要避免总是“价格上涨”。
天然气作为生活必需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涨价要慎而又慎。涨之前要经过充分的意见收集和方案论证,能不涨就不涨,能少涨就少涨。若非到迫不得已,就不能轻易用涨价来触碰老百姓的敏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