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价墓地背后有多少“坟爷”
时间:2013-04-07 18:41:59  来源:新京报  作者:社论 

    公益性墓地摇身一变,成为经营性的,墓价攀升是必然的。那么,有多少公益性公墓打着公益旗号,行商业经营之实?

    清明前后,“墓价超房价”现象再次引热议。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地进行调查发现,现在经营性墓地万元左右的都很少见,大多高达数万元。

    经营性公墓卖高价,看起来似乎无可厚非。不过,近日发生在广东的“坟爷”事件却表明,有些披着“经营性公墓”外衣敛财的,原本应该是造福于民的公益性公墓。

    广东陆丰的“坟爷”林耀昌,从当地政府手中承包了公益性公墓,然后当做获利的工具。公益性墓地摇身一变,成为经营性的,之后,墓价的攀升可想而知。现在,“坟爷”和涉事官员已被立案调查,但“天价墓地”背后,不知道还隐藏着多少这样的“坟爷”?有多少公益性公墓打着公益旗号,行商业经营之实?

    前几年,广东民政厅在相关通知中,曾提出这个问题:“一些县(市、区)无视国务院、民政部和省有关规定,滥批滥建公益性公墓,并出现将公益性公墓私自改为经营性公墓对外经营的违规行为……”新华社近日也报道了农村公益性墓地存在的一些乱象,比如,政府出面办手续,幕后私人经营获利;以公益墓园之名,申报一路绿灯,土地未批墓园先建等。

    可见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一时一地。这种让公益性公墓“变味”的做法,不仅直接损害民众的利益,对整个墓地市场的“行情”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公益性墓地少了,经营性墓地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在一些报道中,经常看到一种说法,高价位的墓地受追捧,低价生态墓地遭冷遇,因为人们有攀比心理。可是,如果地方政府做好监管,严控那些豪华的经营性墓地,不在墓地上制造“贫富差距”,而是把更多的土地资源都用来建设相对均等的公益性墓地,用更多的精力把公益性墓地管好,这种攀比,是不是就会少一些?

    因而,在墓地问题上,地方政府必须首先摈除逐利心态。陆丰的“坟爷”能成“爷”,不是他个人有多么神通,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暗中配合。据爆料人透露,当初镇政府将公墓转给“坟爷”经营时,曾签合同约定政府每年分35%的获利。没有利益勾连,这种存在诸多违规违法之处的行为,不会时至今日靠网络曝光才引起关注,进而被处理。

    民政部日前表示,将出台《关于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保证中低价墓位纳入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管理规范中低价墓地。这方向值得肯定,但建议再进一步,禁止政府审批高价位的奢华公墓,把精力都真正用于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维护,并严格监管,防止公益性公墓在现实中“变脸”。政府不想从中渔利,“坟爷”自然没了生存空间,天价墓地可能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夸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