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污染指标多了,“蓝天梦”还能实现吗
时间:2013-04-03 16:07:4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醉江南 

    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的是,南京自从3月份启用空气质量指数新标准后,原定的“蓝天目标”一下子跌了100多天,也就是说,全年可允许有近一半的时间是“脏天”!有关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新标准更加严格也更加科学,所以在统计数据上会比较“难看”。(《扬子晚报》4月2日 )

    空气污染指数变为空气质量指数,增加PM2.5和臭氧两个指标,从数字考核上似乎更贴近实际。在空气质量指数的标准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减少蓝天目标,增加了污染天数,让人理解,也令人费解:污染难以治理,“蓝天梦”考核只能面对现实吗?公众的疑虑需要有个合理解释。

    南京自3月份启用空气质量指数新标准后,原定的“蓝天目标”一下子多出来100多天的污染天,民众心理上暂时无法接受,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其实“蓝天梦”不仅是政府纸面的数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际追求。南京能面对“蓝天梦”难以实现的现实,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政府工作更务实了,不再搞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数字考核;从另侧面也说明了环保治理的难度: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大可能在短时期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科学、严格的新考核体系中,环保部门减少蓝天目标,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纵观全国,为了治理空气污染,各地纷纷出台“蓝天行动计划”,规定本地区“蓝天”要达到全年天数的百分之多少。目前,很多地方的蓝天计划的检测数值其中一项“可吸入颗粒物”,依旧是PM10(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不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估计也凭借“低标准”的监测体系,符合官方的考核需要。但是,不把PM2.5纳入考核,环境官员的压力轻微了一些,政绩落空少了些威胁。难以想象,“蓝天梦”也有水分,也成了“皇帝的新装”,那全国各地大张旗鼓地上马“蓝天计划”,到底要对谁负责?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是官方的政绩工程?“蓝天梦”污染成“黑被子”也就有了理所当然的注解。南京能直面污染的现状,确实是个不错的开端。

    话说回来,全国广为宣传的蓝天梦到底是谁的梦?面对年初连续的雾霾天气,民众凭直观感觉,不相信动辄考核数字中有多少个蓝天;职能部门依据本本上的标准,理直气壮地驳斥怀疑论者——对官员而言,蓝天的多少关乎年底的考核;而百姓,则暗暗担忧灰蒙蒙的天害死了多少肺细胞。启用新指标,我们应该共同治理雾霾、污染的环境。愚以为,面对新的“蓝天梦”,环保部门要用事实来“说服”公众,证明自己不是“降低了工作要求”。不妨详细告诉大家,旧标准下的“蓝天”和新标准下的“蓝天”,在定义上的差别有多大?在新“蓝天目标”下,虽然看起来污染天多了不少,但是南京的空气质量标准,比旧的“蓝天目标”下,有了多少提高?只有做好充分的解释,才能带走民众疑虑,如此的“蓝天目标”才是民众心中的“蓝天梦”,否则只是“南柯一梦”。

    “污染指标”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同时要警惕“蓝天梦”不能成为空气质量的遮羞布,最终唯一的答案我们须立即撕开它,让其一丝不挂,因为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