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问题时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华社3月17日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田,但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到底怎么计算更科学,一直有歧见。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就指出:目前的城镇化率,“数据中包含了2亿多农民工,他们按照现行的统计口径,在城市工作六个月以上就算作城镇常住人口,所以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了,但他们实际上是被城市化”。
毋庸讳言,当下,虽然许多农民工已身居城市,但是都市的现代生活似乎离他们十分遥远。他们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城市的门槛,但另一只脚还被排斥在繁华都市之外。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变成城市居民,在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乃至住房等很多方面他们都并没有享受真正的城市居民的待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然而,由于工作缺乏稳定性,没有养老保障的预期,很多农民工们不敢轻易在城里安个家,年迈体力不支之后还得回到农村,以一亩三分地作为最后保障。
据九三学社发布的调查报告,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减少,但宅基地却以每年1%的速度增加,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无人居住。虽然有了一定收入,但很多农民工并不敢在城市花钱置业,而是将钱带回家修房子,修好后却又只能在过年时享受几天,于是造成了这种奇异的“空房子”现象,这无疑也是“半城市化”最现实的写照。
城市的便捷舒适生活,农民工同样希望分享,也应该有权利分享。“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李克强的回应无疑切中肯綮。城市化的问题,当然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流动、城市周边土地的征用等等,但绝不能停留在这些物理变化上,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权利的维护。人不发展,都是空谈。这需要从改变我们的观念开始,让“城市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成为一种常识,也需要在现实之中给予城市中人以真正的市民待遇,更需要给予农民工等群体平等权利。任小康
(责任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