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该看到户均住房背后的逼仄现实
时间:2013-03-25 15:54:13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邓子庆
当住房问题明明成为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时,表面数字却“风景这边独好”,如此巨大反差自然不仅不能给公众以抚慰,反而撩拨起公众心中的住房焦虑。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在京举行。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称,目前我国人口户均1.02套住房,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3月24日中国经济网)
几个月前,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一份报告称,2012年全国家庭现住房完全自有率为84.7%,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如今对比“户均1.02套住房”,形势俨然更喜人:中国户均住房已然超过1套!令人奇怪的是,面对这样一数据,民间社会欢呼声几乎没有,质疑声倒是一片——不少网民认为这个数字偏离了自己的实际感受,自嘲“又被平均了”“拖了国家后腿”。很明显,与所有“人均”之类的统计数据遭受广泛质疑一样,“户均1.02套住房”遭网友吐槽,直接原因依然是普通阶层的逼仄现实与华丽数据之间的巨大落差所致。
说实话,笔者并不怀疑“户均1.02套住房”数据的准确性,而是怀疑这其真实价值有几何。换言之,即便数据是通过科学客观的调查统计而来,但其最终所能体现出来的实际意义恐怕相当有限。例如“户均1.02套住房”里头,包含着天文数字的空置房,而如果去掉这些能供数千万家庭居住却无人住的房子,再来算户均住房,还会是1.02套吗?好比某富裕家庭有20套住房,另外9户“蚁族”却只能寄人篱下,尽管平均下来户均确实超过1套住房,但这一平均数据何尝不是徒具观赏性呢?
记得昆明市市长就曾说,有权钱部门人员普遍有4-5套房子,没房子的人只能高价租住。尽管未必所有有权势部门的人员都有四五套房子,但有四五套房子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房叔”“房婶”“房爷”等“房X”的不断涌现,就是有力证明。正因如此,我们常常见到一种糟糕现实:一边是权贵阶层有着绝对丰裕的住房资源,另一边却是大量“蚁族”没房住或争夺保障性住房。
说白了,“户均1.02套住房”是一面多棱镜,除了反映住房资源的总量,更折射出住房资源分配问题,折射出蜗居者的无奈和房奴的艰辛。人民日报的一份权威调查就指出,购房挤占大半收入,房价严重侵蚀居民购买力。这无疑说明,于普通阶层而言,住房仍然相当稀缺;更何况,住房就像油盐一样,是必需品,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就算人们都勒紧裤腰带买了房子,也不见得就天下太平,住房严重侵蚀国人幸福感所引发的的社会问题,恐怕更胜于有没有房子住。
总之,住房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数据,一般的经济数据可以通过平均数来反映和体现,并依据这样的数据来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如果住房也用平均数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只会将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掩盖。换言之,当住房问题明明成为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时,表面数字却“风景这边独好”,如此巨大反差自然不仅不能给公众以抚慰,反而撩拨起公众心中的住房焦虑。也正因如此,现在说“中国住房最短缺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未免言之尚早、过于乐观,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相反,相关调查应更多地站在底层民众说话,而非为了某种需要,报喜不报忧地提交一些不靠谱或者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