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推进两区同建,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城镇化,以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城乡统筹支撑工业化,以信息化贯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路子,起到了突破一点、带活全局的作用,实现了德州“三农”工作的根本性转变。
(一)加强了基层政权和农村管理,加快了带领群众致富步伐。通过村庄合并、社区选举,缩小了大家族在社区里的比重,扩大了选人用人范围,让管理能人、致富能人脱颖而出,既破除了家族治村弊端,又选出了致富带头人,增强了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快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社区领导班子的集中办公、目标责任、民主管理、考核评议等各项制度实现规范化,部分社区还同步实现了管理信息化,物业、治安、民政、计生、社保低保等社会事务更加完善,社区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二)提高了农民居住和生活质量,实现了农村文明进步。通过居住社区建设,农民住上了宽敞、漂亮、整洁的新楼房,水、电、路、气、暖、宽带、有线、电话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一步到位,学校、幼儿园、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超市、宾馆、饭店等商业性服务机构应有尽有,垃圾和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公园、绿地、水面大大提升村容村貌,真正实现了城乡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同时,工业文明进入产业园区、城市文明进入农村社区、都市文化进入农民视野,农民群众由传统封闭的乡村观念向现代开放的城市观念转变,由落后的行为习惯向先进文明的行为习惯转变,推动了乡村文明和社会进步。
(三)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通过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统一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农民群众进入园区就业,由生产主体转变成产业工人,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收入结构,土地流转形成经营性收入,园区打工形成工资性收入,房屋租赁形成财产性收入,再加上养老保险、各类补贴等政策性收入,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收入结构趋向合理化。与此同时,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不再离别他乡,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性问题,促进了家庭和睦幸福,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集约节约了土地资源,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德州市域范围内拥有土地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农村宅基地占了160万亩,按照国家人均150平方米的宅基地标准,利用国家增减挂钩政策,可腾出建设用地100多万亩。我们通过实施两区同建,将老村址拆迁复垦,置换出土地指标,一部分用于产业园区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另一方面用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解决了建设用地紧张问题。
(五)拉动了内需,加快了经济增长。加快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两投资、一消费”,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两投资”,一是基础性投资,通过居住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资强度加大,拉动了房地产等多个产业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二是生产性投资,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厂房兴建、设备上马、技术引进等,增加了工业投入;先进装备、科技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农田投资强度提高了5—10倍,加速了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一消费”,即农民进入社区、住上楼房,新的生活需求发生根本变化,家电、家具等日常用品随之更新,日常支出由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化社会过渡,消费量不断增加,消费层级提升,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