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华贸中心成功实践的经验总结
时间:2013-03-21 17:16:29
来源:城市化委员会 作者:赵加
国华置业在北京成功开发了华贸中心,那是否意味着将北京模式直接复制在惠州呢?实践证明,答案是否定的。北京和惠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城市综合体的盲目复制只会导致水土不服。那么,惠州华贸中心在城市综合体的打造方面是如何实践的呢?
实践1:不照搬复制,而是因地制宜。
作为国华置业走出北京的第一个项目,惠州华贸中心并没有固步自封,不是简单复制和照搬北京华贸中心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规划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都市人居三大CBD高端服务业态。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北京华贸中心作为东长安街上成功运营的百万平米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汇集了华贸大厦写字楼、丽思卡尔顿酒店、JW万豪酒店、新光天地、华贸购物中心、国际公寓、中央广场等多种业态,而惠州华贸中心并没有规划酒店,正是因为考虑到该地块周围已经拥有凯宾斯基酒店、万丽酒店、康帝酒店、铂尔曼酒店等多家高档酒店,没有必要引进重复的业态。
实践2:不按传统出牌,而是先做商业。
与大多数开发商先卖楼,后做商业的做法不同,为让惠州市民更早拥有高端、时尚、优美的购物休闲环境,惠州华贸中心选择了对企业实力和团队经营能力更具考验的做法,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商场的建设和招商运营上。
华贸天地2011年4月29日试营业,并于9月28日正式开业。作为惠州最顶级的时尚购物中心,华贸天地商品定位中高端、品类齐全,引进数百家国内外知名品牌,涵盖国际名品、环球美食、休闲娱乐、文化服务等“一站式”生活功能,不仅购物环境舒适,更能让非消费人群流连忘返,彻底改变了江北CBD中心区无高端商业的历史,已成为惠州乃至整个粤东的时尚生活首选地,拉近了江北CBD中心区商业服务产业与大都会城市的差距,推动惠州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质的飞跃。
实践3:不是为建筑而建设的短期行为,而是更多考虑人的因素。
惠州华贸中心对城市环境重新组合,使城市公共空间更具人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惠州华贸中心密切联系城市交通。项目内部人车分流,正面是文昌一路主干道,另三面铺设15米宽路面,其中,背面与市民乐园路相连,直通云山西路主干道,并且设置了广惠、深惠双城轨站点直通项目;两侧路面则紧邻会议中心、会展中心。
其二,惠州华贸中心有互联互通的城市公共空间。惠州华贸中心在建筑规划上摆脱了一般商业建筑急功近利的局限性,以广场概念为核心延展布局,尤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惠州华贸中心建设之前,由于江北中心区整体缺乏商业和居住氛围,平时路面上只在上下班时有一些车辆外,难见到行人,市政八大场馆更是如此,除非大型活动时会有些人流穿梭其中外,平时基本只见几座孤零零的建筑。惠州华贸中心是建在市政公园里的综合体,整体呈“回”字型,正面是城市主干道,另三面分别被体育馆、会展中心、会议中心、大剧院、科技馆、博物馆、市民乐园等市政场馆围绕。
2万平米中央花园广场、华贸天地商业广场、下沉式广场、台地式园林、叠水喷泉等与整个市政广场互联互通,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组合的生态、高效、立体化公共空间。从华贸中心内步行3分钟即可畅享各大市政场馆,同样,各大场馆人群可毫无障碍的步入华贸中心购物消费、休闲娱乐。
正因如此,华贸中心不仅将自身与各大场馆人流串联起来,为自身建筑群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活力,更营造了充满亲和力的、便捷通达的城市公共空间,带动了整个江北CBD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