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过去五年,我国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
今年全国两会,城镇化成为热词。昨天,和讯网主办2013年两会“布局新型城镇化”和讯沙龙。会上,经济学家们以“布局新型城镇化-以改革红利释放城镇化潜力”为切入点,在激辩中梳理城镇化未来方向。
现场激辩
城镇化应该是啥模样?
“西方的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市场形成的过程,是因为交通、商业需求,中国的城镇化至少在五年前,基本上还是一个所谓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在谈到我国城镇化应该“长啥样”的问题上,霍德明略显激动地说,中国的城镇化和西方的城市化进展的情况其实是不一样的,西方的城市到了一定规模———200万、300万人以后,规模化就差不多到了顶点,再往上走,人们会发现不舒服,公共服务跟不上,土地更不要讲了,然后就会散居到很多小城市里。所以西方一般都不是大规模的城市,如果是200万、300万人的城市,旁边也会聚集很多小镇,每个镇都有自己的特色,20万人、10万人,甚至几万人,住着很舒服。
“规模化不可以用机械式的方式去看它,规定一个城市必须要500万人才能达到规模,那不一定,要看情况。”霍德明说。
“谈到这个问题我很兴奋,我的观点和霍德明有所不同。”袁钢明认为,城镇化的扩张必将提高城市土地成本,形成新一轮的“投机”,你觉得农民会受益吗?现在,有两亿多的农民在城市工作了,但他们没有城市户口,这个就不是真正的城镇化,不能简单“扩城”,形式主义不能要。
农民真的热衷进城吗?
农民真的热衷进城吗?面对这样的问题,专家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大多数农民都愿意进城,不进城是怕进城了活不下来。”高辉清说,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城镇化是为谁城镇化的问题。农民进城谁来掏钱?政府不愿意掏钱。在二线城市进去一个农民,给你一般的基本福利,政府要掏10万元钱,要是再建保障性住房,人均要掏15万,解决一个人进城政府要掏这么多钱,那谁来掏这个钱?
“撤村并镇,然后盖几座楼你就从村民变成了城里人,这是我们说的城镇化吗?”陈及认为,今天的城镇化如果在这种理念上开启了自由流动福利之门的话,它的城镇化是应该给我们“被城镇化”的那些人更多的尊重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对此,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有所呼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谁的城镇化?对于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症结,曹建海认为,农民进城,城镇化推进,万万不能给“商人”钻空子,一旦借着这个旗号开发,他们会把土地以国家征用的方式拿到以后再卖给开发商。
对话专家
袁钢明:省会城市最“吸人”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潜在问题,例如,农民进城,谁来种地?城镇化推进,哪类城市最吃香?就此,本报记者对话袁钢明、陈及两位专家。
新文化:袁老师,可以预见,随着政策到位,今后户籍政策等一些限制也有望取消,我有个担忧,一旦限制放开,大城市会不会人满为患?扩容后小城镇是否会变成“空城”?
袁钢明: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担心是有必要的,在目前中国,北上广这些城市还是人们最向往的,因为它们有最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这还是进城人的首选。相比之下,那些县级以下的城镇,很多人是不愿意进入的。个人认为,一、二线城市不会完全放开,户籍政策也不会短期有所改变,一些优质资源还不会共享。但是可以肯定,省会城市会成为农民进城的首选,限制今后也会逐渐放开,我就是长春人,咱们长春这样的城市就很有这种“吸人”的可能。
陈及: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新文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推进,假如今后土地确权可以流转了,户籍制度也改革了,有可能消耗或闲置优质耕地的同时,也使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粮食安全会不会受到威胁?谁来养活中国?
陈及:粮食安全,我感觉这个不是问题,美国3亿多人,靠着机械化,同样出口大量谷物。我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目前农村耕种还没有完全机械化,如果以后规模化种植,增产增收,这个问题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