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闭幕以后,关于城镇化的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尽管城镇化被中央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是第一次,但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实际上就是城镇化建设的三十年,各级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上可谓驾轻就熟。近日又有消息传出,《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成。各级地方政府早已按捺不住,快速推出了各种城镇化规划、方案。但细细看来,这些地方版本的规划还是过去的老思路,无非是招商引资、工业园区、“造城运动”等等,本质上还是,工厂化、拆迁征地、房地产化三步走。
10年40万亿元投资额,那等于每年都有一个4万亿投资规模!如果这些数字还是通过过去的老模式来实现,不良后果难以估计!我们只会见到更多的“鬼城”“空城”;更多的拆迁悲剧;更多的“表叔”“房叔”;更多环保指标的爆表,因此,对于城镇化建设,我们应该反省老模式,我们已经不再具备旧模式继续运行的条件了。
首先,新形势下的外部经济环境已经大不如以前。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成果是过去三十年经济建设的必然成果,过去我们一直处于合作大于竞争的外部环境中。目前欧美日都还在自己经济不景气的泥潭里挣扎,我们出口发动机短期内看不到恢复足够马力的希望,同时第三世界国家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抢夺着我们的制造业市场,我们已经处于竞争大于合作的环境中。经济层面的竞争加剧,同时会带来政治,甚至军事的冲突,这就会有多个方面因素加大对未来经济建设的干扰。
其次,旧模式的城镇化建设只会在产能过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过去的模式里,城镇化首先就是多建工厂,工厂一多就有经济总量(GDP)的上升,就有城市规模。因为政府主导,过去我们在区域经济上你追我赶,大部分工业部门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日本、韩国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只有在产能结构上做好整理与转型,我们才能走好下一程。旧模式的城镇化建设只会加重产能过剩,影响经济自身调节去产能化的时间和深度。
第三,廉价生产要素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在老模式的城镇化路线里,工厂化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地方政府想着办法鼓励各种企业落户,想着办法让那些落户了的企业生存和扩张,政府通过人为压低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来补贴这些企业,因此劳动力、土地、资本、能源等要素的市场价格都处于严重扭曲的状态。现在,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要向正常水平回归,各种要素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被廉价使用了。比如资本,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过去公共部门享有低利率成本,非公有部门,如民营企业,却不得不面对高利率成本,这不符合市场经济中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再如劳动力,由于原有的劳动力蓄水池被耗空,我们已明显不再具备人口红利的低成本优势。80后、90后农民子弟自我价值意识已经觉醒;同时,工厂、餐饮等企业已经出现爷爷、奶奶级的工人。
第四,我们的环境承载力已经大不如以前。2011年4月21日政府发布过我国首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告。该研究由50多位两院院士和数百位专家历时3年多完成。研究对我们国家目前的环境形势评价是触目惊心的:当前面临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资源环境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困难。其实,对于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有切身感受,不用多说。
最后,过去模式引起的官僚腐败,导致社会割裂,影响了社会和谐。在部分地方,一人为官,七大姑八大姨都开公司承揽投资项目,中央投到地方的款项,容易被腐败官员以各种方式变成自己的私产,而这些钱只可能变成大城市里的豪宅或者被转移出境。因此,制度性的反腐倡廉,恢复与提升政府各级官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还是过去的老模式搞城镇化建设,大搞楼堂馆所这种“形象工程”,大搞数字增长,引进低技术含量项目,只会离民心越来越远,很多地方因为反对政府上低级的污染型项目而引起的大规模群体事件都是警钟啊!
所以,我们不能按以前老思维去理解中央的城镇化政策,此一时彼一时,我们当前已没有走老路时候的天时、地利、人和了。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来实现城镇化建设。在此,笔者有几点简单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农民转变成城镇居民,而应该是各种区域经济类型的和谐再发展。既包含着小城镇的新立、扩大;也有中小城市的重新定位;还包含着大城市经济质量和规模的再上一层楼。日本大东京地区仅占其国土面积的4%,却集中近40%的GDP;开罗占埃及国土的0.5%,GDP则超过全国一半;纽约780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全美国10%的GDP,而中国的北上广津四城市的GDP相加也只有全国的一成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城市不是该歇歇了,而是更加重要了。
其次,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差异化的。无论城市大小,无论条件如何,若都去大拆大建,都去搞制造业,那是万万行不通的。曾经盛极一时的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底特律,现在在大量废弃的工业园区搞粮食种植!因此,各种体量的区域经济体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城镇化道路。有城镇化潜力的农村社区以及小城镇应尽量围绕农业做城镇化的文章。基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小城镇化,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这既可以守住耕地和粮食的安全红线,还可以解决老式城镇化造成的农村凋敝和相关社会问题。当然,西部小城镇或农村社区,还可以围绕治沙、植树造林等专项生态工程搞城镇化。中小型城市除了承接大城市部分溢出的制造业外,更多的应该在人居上下功夫,只要做到青山绿水,交通便利,教育医疗有保障,定能吸引大量素质型人口落户,为城市带来活力。此外,我们西部沙漠的中小城市,甚至可以学学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城市发展方式,启动人流、物流、资本的逆向流动。
最后,我们应认识到,新型城镇化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政府与市场如何定位的问题;牵涉到城乡如何统筹的问题;牵涉到土地、财政税收、教育、社保医疗等很多顶层设计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新型城镇化本质上,仍然是创新转型的问题,因此从转变思路开始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单位:中投证券资产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