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电 春节前,李家村的李长忠一家搬入了县城的新居。等离子彩电、电动晾衣架、天燃气炉灶以及漂亮的水晶灯,都是村里的稀罕物件。过去,他只有过节时才回家,如今,他们一家人都在县城享受上了“现代”生活。
李长忠今年55岁,家住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李家村。2012年,按照县里的整体规划,这个村145户人全部改为城镇户口。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县里统一组织村民外出务工。
常年在外做木工的李长忠很快就适应了新变化,他和儿子在县城经营一家家具店,生意不错。如今,他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有稳定收入,还能和儿孙团聚,日子过得安稳踏实。
民和县位于西宁、兰州两大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该县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推动产业集聚,吸纳更多的本地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以建设集镇作为城镇化的突破口,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
在民和县峡门镇,红顶黄墙的小楼房整齐排列,商铺林立。镇中心,大型的集贸市场热闹非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党委书记李振明说,新型城镇化既要鼓励和支持异地转移就业,更要积极发展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注重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协调推进。
去年3月份,家住康阳村的康永明随村里人集体搬迁到了峡门镇。政府统一给每户搬迁补助款4.4万。头脑灵活的康永明又跟亲戚借了十多万,开了一间农家乐。
康永明说,过去家里有7亩地,只有1亩水地,剩下的6亩山地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收成勉强够家里的口粮。一家4口全靠他一人跑出租养活。今年的春节是康永明搬入新居的第一个春节,他准备好好庆祝一下。
在民和县像峡门这样的镇子还有不少。根据规划,“十二五”末,民和县将以发展工业解决2万人的就业问题;通过推进城镇化,3年内增加2.4万人,进入集镇;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增加1.5万人实现就业……
如今,康永明也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在家门口上班,没有那么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