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副总理近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次雾霾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忽视环境承载力搞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行不通了,不能再盲目求快、单纯追求量的增长。
多天的雾霾终于散去,我们的思考依然在继续:雾霾为何会频频光顾?我们的城市到底怎么了?
这些年,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随着人们追求幸福的呼声越来越高,工业化、城镇化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家统计局去年发布的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但是,纵观当前的城镇化,更多的是“土地的城镇化”,却很少考虑人的城镇化,更不要说工业化、城镇化中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了。
雾霾其实也是种城市病。我国不少地方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少整体规划,一味求快、求大,认为快速发展工业就是工业化,认为高楼林立就是城镇化。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在进一步建设“大都市”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扩大城市规模,让许多城市在做发展规划时,未考虑污染物扩散问题,也忽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当污染物远远超过环境容量,自然环境难以消解,规划不合理导致污染物扩散不畅,遇到老天又无风无雨不帮忙时,大自然只能以雾霾的方式来表达它的不满了。
李克强副总理近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
我们不能沉浸在GDP一时增长的兴奋中而忘记了追求长远的幸福。是时候放缓脚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这些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中,我们消耗了多少资源?破坏了多少河流?污染了多少土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需要付出多大成本?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为所谓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付出了太大的代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近日公布的2010年绿色GDP部分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退化成本达15389.5亿元,占GDP的比例为3.5%左右。有专家表示,这还只是保守的估计。
这次雾霾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忽视环境承载力搞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行不通了,不能再盲目求快、单纯追求量的增长。今后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到底该怎么走?必须有整体的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城市的污染排放、环境容量、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真正提高工业化、城镇化的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