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魏连伟,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北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评标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地质学会理事长。
荣誉:
曾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部级勘察成果一、二、四等奖。
魏连伟:
地质工作——城市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提起地质工作、地勘事业,很多人都说,这与我们普通百姓关系不大,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也没有多大关系。然而,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魏连伟却说,地质工作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说:“地质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先行性工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正快速地从地质找矿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等新领域拓展。在解决资源瓶颈、保障资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工程基础,防治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它对于地质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地质工作能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
魏连伟: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发展,全球城市化进程正在急剧加快。据联合国最新报告预测,2008年底全球人口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可能会超过总人口的70%。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当前,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特殊挑战:一是需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空间;二是需要提供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三是需要严格管理固体垃圾;四是需要控制空气污染。这些挑战均与城市地质问题相关联,研究和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迫切需要地质工作的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煤炭、钢铁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提出40%—45%的碳减指标,这说明,我们不仅对全人类负有这样一种责任,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也迫切需要节能减排。
浅层地热能作为新兴的清洁能源,随着城市化应运而生。我们近几年在北京做了许多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北京在浅层地热的应用和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为国土资源部制定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标准,为北京市出台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国家提出三年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国土资源部已经下发了通知。此外,国家、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还要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对于推动浅层地热的开发利用将产生深远意义。
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基础性、前瞻性和先行性的工作,城市地质工作要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服务发挥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北京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难以承载的挑战。请您谈谈,北京地勘局是如何与时俱进促进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魏连伟:人口快速增加,功能不断集聚,北京可用土地资源紧张,水资源匮乏、能源供应明显不足,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地下空间开发隐患增多,城市化进程给北京带来的沉重压力是有目共睹的。未来10—15年,城市快速发展与战略资源承载能力日趋不足、城市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形势更加复杂。
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先决条件。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提高战略资源保障程度、城市地质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地质安全信息服务能力是根本之策,这必然要求创新特大型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体系。
在《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成果中,我局创建了一套特大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体系的基本工作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以落实“一项规划”为主线,实施“两项工程”、建成“一个系统”为重点,实施“四个转变”为任务的对策措施。
其中“一项规划”即《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地质勘查发展规划》。“两项工程”,即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工程、城市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工程;、“一个系统”即全面建成城市地质安全保障信息服务系统。
这些工作必须实现工作思路的“四个转变”。主要包括:实现工作区域从山区向平原区转变,向城市的中心地区转变;工作重心由单一矿产资源向资源与环境并重转变,更多地关注城市地质环境安全;工作手段由传统地质方法向适宜城市工作的新方法转变,创新城市地质工作方法手段;工作对象由关注地表问题向关注地上与地下问题并重转变,更加关注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利用。
在城市发展上,我们不仅要注重向上发展,更要向下延伸。比如,地下空间在缓解交通拥堵上的优越性正越来越受到大城市的青睐。北京就提出到2015年将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19条轨道线路网状格局。另外,城市楼宇间地下停车场大多是独立的,没有实现空间共享,如果把地下通道连起来,它就是一个地下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把这些预先考虑到,这既能保护城市景观,还能缓解地面交通拥堵。
在这套新的城市地质工作体系中,人、城市和地球3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资源与环境实现良性循环,社会经济繁荣,人们生活美好,北京将成为更加宜居、具有长久活力的“理想城市”。
城市化:据了解,为了顺应北京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北京市建设了“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请您介绍一下这个技术研发的背景,以及它为城市管理部门作出决策发挥的作用。未来,北京地勘局还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魏连伟:城市在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同样,地质工作也要现代化。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国土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剧,对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越来越依靠各种地质信息的支持,迫切需要全面、综合、高精度的城市地质信息数据作为基础。过去,主要以纸质数据为主,图纸一张张分散保存,既占用空间,也不利于查找。现在,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几十年来的“地下”工作整理、建立了数据库。
为了用好、用活这些数据,满足政府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需求,还需要通过高精度的地质调查与研究,整合各种地学信息,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像切开三明治蛋糕那样解剖我们脚下的土地,形象而直观地把地质信息转化为可视化信息。这一系统集成了多专业丰富的基础地质数据近5万条,各类成果图件500余张,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可以生成各类统计图表、时序曲线图、调查点空间分布图,可以对图中的调查点、线、区进行属性查询。这为城市规划决策、重大工程前期论证、市政建设和应急指挥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城市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北京市等相关领导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地勘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近期国土资源部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十项措施中,其中有两项涉及地质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数字城市地质”,建设“数字城市”。二是支持北京发展浅层地温能等清洁新能源。我们将通过汇总地质、市政建设、测绘等方面的数据,建设一个既能存储查询,还能分析、研究、决策,并且提供应急处理方案的系统。这将是城市地质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土资源部已经提出将这些地质工作纳入国家级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中,在年度计划、项目和资金安排中给予支持。
城市化:很多人认为地质工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您认为地勘业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魏连伟:过去,地质工作主要以地质找矿为主,与人们的生活不是那么密切。近年来我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地勘事业的发展,地勘工作也由地质找矿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等新领域拓展。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70%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遭受地质灾害威胁。我们的地下不是完整均匀的地基,地下土层、岩石层具有不均匀性,而且岩石层也存在断裂。这些断裂有些是不活动的,有些是活动的。较差的地质条件不仅会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成本,还会威胁到建筑安全、人居安全。我们的工作就是按照城市地质条件划分出适宜建设区,不适宜建设区,相对适宜建设区,为城市安全、人居安全、工程安全提供一个长期的、前瞻性的、基础性的参考依据。
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大兴区开展生态农业地质调查,分析区内农业土壤元素分布及分配状况,我们发现,大兴的西瓜好吃与大兴产区土壤碘含量高有关系。北京胡家营、小汤山当地人黄板牙,与当地下水水中含氟量高直接相关。癌症村则与其地下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后含有亚硝酸盐有关,因为这是严重的致癌物质。等等这些都说明,地方病也是水土病,环境跟人的安全密切相关。保证环境安全成为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再如,我们多年来坚持开展地下水动态和水质监测和调查,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污染、保障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首次完成的北京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调查及规划选址,为生活垃圾处置场地科学选择提供了规划依据;针对奥运公园开展了大比例尺地质调查,为城市规划和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总之,地质工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使得水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同时,多年的干旱和城市水库的污染使得人均可用水资源稳步下降。数据显示,北京人均可用水资源由1949年的1000立方米下降到了2007的不足230立方米。请您介绍一下,北京地勘局在化解水危机、保证城市用水上做了哪些工作?
魏连伟:水资源的安全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历史上许多古老文明的消失,都是因为水资源供给链条的中断。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再加上连续10年干旱,水资源供给形势很严峻。
针对这一形势,北京地勘局围绕水资源的安全供给,一是开展了应急水源地勘察。先后实施的怀柔、平谷、昌平、房山等应急供水工程,保证了在持续10年干旱的情况下城市供水安全,同时也为奥运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个应急水源地已经提供了10多亿方地下水,目前北京城市生活用水2/3取自地下水。
二是为供水盲区寻找地下水源,减轻市政供水压力。在石景山区的黑石头、上石府、下石府等村的,打出了一眼深1107米、日出水量2640立方米的优质基岩井,解决了1700户村民吃水难问题;2007年,钻成深1901米、日出水量达2380立方米的基岩井,为石景山自来水公司提高供水能力奠定了基础,还节省征地费用200多万元;2008年新年到来之际,为首钢家属打成10眼基岩井,每眼基岩井井深在1800米-1900米,全部取自深层奥陶系含水层,属于重碳酸钙镁型岩溶水,水质好,硬度低,锶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
三是为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提供智力支持。先后完成了《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项目》。其中关于“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北京市垃圾处置和环境地质评价”两个子课题成果,被有关专家评价是北京市全面、系统、最新的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成果,并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优秀级成果;完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风险评价》,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建议;开展了“雨洪利用研究项目”,积极为城市开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探索技术方法。
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先决条件。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提高战略资源保障程度、城市地质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地质安全信息服务能力是根本之策,这必然要求创新特大型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体系。《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就是这一创新方体体系的成果之一。
陈顺:
体育经营城市,这边风景独好
经营城市是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与生存空间。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源,经营好城市的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实现价值最大化?又该如何经营城市,以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独有品牌?在地产开发必须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大背景之下,这是地产开发商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运用体育资源经营城市上颇有斩获的中体奥林匹克花园集团总裁陈顺给出了他的答案。
人物简介:
中体产业集团副总裁、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集团总裁
城市土地开发水平亟需提高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开发从最初的造房、造园、造区,演绎到如今的造村、造镇、造城运动。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而每一次跨越也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尤其是最初的土地利用,往往表现为较低层次的房地产开发,突出的特点是零星而无序,造成难以更改的城市布局和景观错误。对旧城的破坏和改造,更是让人痛心疾首。”陈顺如是说。
陈顺坦言,虽然说中国房地产业在不断碰壁中逐渐成长壮大,并走到了从产品时代向品牌时代过渡的路口,但是对土地的低级开发仍在延续。不少城市对土地市场化的认识仍停留在“土地拍卖、转让”的形式上,缺乏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识;或者是意识上已经觉醒,但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却大打折扣,表面化的操作和跟风比比皆是。另外占大多数的小地产开发商仍是“小米加步枪”,受资源限制或思想观念的左右,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负价值的“城市错误”。
“这时候,如何经营土地、经营城市的问题被放到了中国市长们的案头。”陈顺直言,土地经营、城市经营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水平。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什么是土地经营以及什么是城市经营,如何将地产开发与城市经营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地产开发商们必须了解的问题。在陈顺看来,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的加快,政府经营城市必须借助企业与市场的力量,而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实力雄厚的优秀开发商,最具备配合政府开发、经营城市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次,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实力与规模的不断增长,一些地区已出现房地产企业主导的“新造城运动”,这与政府所倡导的城市经营殊途同归。
品牌开发商提升城市多重价值
在目前新一轮城市开发热潮中,不少城市提出了新的造城计划。陈顺,那些计划造城的城市应该邀请一些大型品牌开发商去进行城市开发。因为大型品牌开发商在城市开发建设方面具有相当经验,邀请他们去进行城市地产或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利于这些城市提升自己的价值。他自豪的说:“奥林匹克花园作为国内复合地产的领先者,在运用体育资源经营城市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据他介绍,奥林匹克花园品牌创始于1999年的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历时十年发展,现已得到消费者、投资者的认同和接受,成功创立了房地产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品牌。目前,奥林匹克花园已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点线布局战略,在全国主要的房地产市场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截止2009年6月,奥林匹克花园已覆盖了21个省、4个直辖市,共计58个项目。陈顺说,回头看奥林匹克花园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其对城市价值的提升非常明显。
首先,提升了项目所在城市的城市品牌。陈顺说,奥林匹克花园作为中体产业精心打造的优秀房地产品牌,目前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复合地产的杰出代表。每一个奥林匹克花园社区中的体育公园、大型运动城等几乎都成为了喜欢休闲娱乐消费者的消费热点。奥林匹克花园的发也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合城市发展的长期利益,体现了生态与发展的结合。奥林匹克花园同时还为城市带来非同一般的活力,以其所崇尚的体育健康主题成为新生活的领跑者。陈顺强调,目前奥林匹克花园以及中体产业的其它资源在其所在的行业都已经成为响亮的品牌,具有很大的不可拷贝性和不能替代性,但合作的平台却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城市引入奥林匹克花园并且通过开发奥林匹克花园的正确引导,将大大充实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国际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他坚信,奥林匹克花园将是建设花园城市、旅游城市的引擎工程。
其次,提升了区域土地价值,使项目区域土地资源使用率达到最大化。陈顺表示,目前,奥林匹克花园确立了郊区化的发展方向和大规模片区开发发展战略,这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社区重组提供了新契机。如果城市能借助奥林匹克花园开发产生的带动效应,新的城市组团中心展现在城市发展的蓝图上,土地的统一规划利用、区域功能的合理分布、市政配套的一次性到位,将大大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使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陈顺还强调,奥林匹克花园开发启动了城市新的组团中心开发进程,使组团中心在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者关注两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能效。这不仅会让土地出让价格大幅度攀升,还为城市组团发展积聚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奥林匹克花园在各地区开发,更结合了当地城市组团发展进程。”一方面,奥林匹克花园为邻近的产业区提供品质优良的健康社区,使产业区域本身更加完整,吸引产业投资的能力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奥林匹克花园大规模开发本身比如商业街、美食街等商业配套为产业组团吸引房地产上下游企业和生活服务产业提供了机会。
“不可否认,目前由于全国许多地方日常所需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还不够完善,阻碍了群众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鉴于此,陈顺说,奥林匹克花园有意识地选择体育规划用地或大型居民小区,进行科学规划、建设群众喜欢的运动设施,把全民健身活动与群众日常居住、生活结合起来。这一方面可以加强群众社区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有助于群众更方便、直接、科学地从事健身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运用软硬件资源经营城市
陈顺坦言,经营一个城市远比我们想象要难很多,而用体育去经营一个城市则是难上加难。“对奥林匹克花园来说,许多经营城市的难题在我们面前会变得相对简单,因为我们有经营城市的独有软硬件资源。”
他说,就硬件资源而言,奥林匹克花园的独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场馆建设。中体产业股份集团和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可为地方政府建设体育场馆,它们将大大提升当地的体育场馆档次,既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又促使周边土地增值,争取更大的利润。二、训练基地。中体产业股份集团和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可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在各方面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设立各运动队的训练基地,发展当地体育产业。如惠州奥林匹克花园的国家羽毛球培训基地。三、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作为运动主题区的体育会所,其功能是以运动为主,配以娱乐、休闲,它是每一个奥林匹克花园的标志,是综合性的场馆,包括健身、生活休闲、娱乐、公寓或酒店等,运动城属于项目的运动会所,里面包含各种体育设施;健身场馆可采用中体健身集团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经营;休闲、娱乐其它配套可增加大厦的赢利点,使得配套也可产生利润,超越普通会所概念,形成奥林匹克花园独特优势。四、公共体育设施,属于完全公益性质,包括几乎所有的室外场地和器材,如游泳池、篮球、排球、门球、羽毛球、健身路径等,均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
在软件资源方面,陈顺表示,奥林匹克花园的独有优势也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体育赛事组织与推广顾问。中体奥林匹克花园集团的兄弟公司中体竞赛管理集团是从事体育竞赛的专业性集团公司。竞赛集团的业务主要包括体育赛事的组织与推广、体育广告、体育科技、体育咨询、体育保险代理等。
二,社区运动健康的专利技术。国家体科所专业检测技术和运动处方软件、运动健身会所经营管理模式及软件、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低成本设备采购平台、体育明星的光环效应、及政策支持系统、民办非企运作模式等共同构成了打造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核心优势的“软件包”。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运动项目规划与建设专家、国家体科所运动医学专家、运动健身行业投资策划专家、运动健身会所管理咨询专家、专业化的运动指导员、私人教练、职业化的会籍销售团队和源源不断的体育专业人才可以为各地奥林匹克花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健康管家中心、体能检测中心。奥林匹克花园并不简简单单提供体育设施、运动场地,而是紧紧围绕“科学运动、健康生活”的核心主题理念,为每位业主量身定造科学运动计划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管理顾问服务体系、运动处方,VIP服务系统等多项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服务。
四,体育健身品牌的进驻。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是中体产业旗下的另一著名品牌,它赋予了奥林匹克花园更丰富的品牌内涵,能将社区建设成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的社区运动健身中心,更能搭建社区运动健身产业经营平台。
陈顺一阵见血地指出:“经营城市并不是简单的‘以地生财’,也不是单纯地追求土地资产价值,而应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使城市日益变得宜人居住,变得有魅力有吸引力”。诚然,城市在政府的经营之下,迫切需要一批包括地产开发商在内的优秀企业共同努力,将产品转化为商品,将城市建设由简单的生产过程转变为资本经营过程,才能使城市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城市经营也必然是一个政府与企业双赢的过程。
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其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先决条件。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提高战略资源保
障程度、城市地质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地质安全信息服务能力是根本之策,这必然要求创新特大型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体系。《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就是这一创新方体体系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