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搜“失独”这个词,解释时多半都有:这是“中国特有的社会问题”云云。其中“特有”这个标注,不免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另一面的社会问题:因为“计划”,不少家庭都是2+1的组合。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遇上个天灾人祸的,家庭中的那个“1”出现夭折,其“2”则已非育龄,所谓“失独”之势,势所必然。
近段时间,媒体间反复报道着“失独”家庭的辛酸、彷徨与老无所依,呼吁政策对老龄化的“失独”家庭给予补贴。而有不少的地方政府,已从财政资源中划拉出一些钱来,试水这一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不过,在一些城市,这方面的补贴大多还只有象征性的每月百十来元。显然,这种杯水车薪似的社会救济,是资源稀缺,聊胜于无。于是,给“失独”家庭更多的援手成为了一个被议论却难以达成统一标准的问题。
的确,“养儿防老”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仍然是事实。绝大多数的百姓家庭,老人们能否安度晚年,还是取决于儿女的反哺程度。儿女们除了经济上给予补贴之外,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必要时,还要令老人能调动晚辈们的社会资源,解决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倘若因为某些原因,某些得不到儿女反哺的老人家庭,同样会形成“空巢老人”的状况,其孤独、无助、茫然与“失独”家庭相比,个中苦楚同样不相上下。
由此可见,所谓“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养老问题。社会养老这个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失独”家庭这个“特殊”问题,也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事实上,“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是应当捆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一起讨论的。就终极目标而言,当每个老人都老有所依,那“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事实上,社会养老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是“高度”相同的。老有所养标准不够高,养老金出现运作上的问题,不见增值,却见缺口;老有所医名不符实,老而求医困难重重,老人们看病支出大且极不方便;老有所乐配套简陋,缺乏优质服务平台……
所以,对于全社会来说,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提高养老的经济补助,仅仅是解决养老问题最粗糙和简单的一小步,而真正的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则必须调度社会服务来解决养老的经济、医疗、出行、居家、临终等综合问题,这才是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