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治周期影响经济周期,进而影响资本市场,过去十年,股指走过了惊心动魄的倒“V”型,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散户开户超亿,券商从千疮百孔到无处花钱,银行从满身烂帐到成为吸金黑洞,基金从市场的配角成为市场的主角。
随着“十八大”的闭幕,“美丽新十年”已经开启,十年后,我们将会邂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资本市场?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依据这个目标计算,未来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将从10%左右降至7%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此轮调整后,将形成“L”形的中速发展态势。
或许7%的增长放眼全世界也不赖,但长期高速增长的惯性让投资者心里产生落差,“经济下行是我们最担忧的。”北京某基金公司宏观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但是,将时间拉得更长来看,这或许不是坏事,“L形的增长可能对市场更为有利”,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姜超说。
中速增长利弊
2005年至今,短短7年间,中国经历了两轮经济周期,中国资本市场也跟随着大起大落。
2005年至今年3季度结束,中国GDP增速的最低值是2008年四季度的6.9%,而最高值是2007年一季度的14%。差距高达7.1个百分点。
但未来十年,如果按照预想的目标进行,经济波动幅度会大大收窄。“我们判断未来10年季度经济增速在8%-6%区域间。”一位不愿署名的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表示。
而要实现7%的复合增长率,有很多事情都要发生变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作用将会减弱。”上述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认为。
姜超也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汇率的改革都削弱了出口,因此出口增速下降;而中国钢铁、水泥等几乎所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也限制了投资增速。
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的高增长在过去都依赖于充分的货币供应量。今年10月份M2达到了93.6万亿元,而2002年12月末,只有18.5万亿元,10年间翻了五番。
如果未来10年经济增速围绕着7%的增速,那么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将会下降,进而企业获得的贷款减少。这对银行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更难受的是,利率市场化在未来10年也有望实现,银行靠高息差盈利的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如果未能及时转型,那么银行增速将下降是可以预期的。
而货币供应量的下降对通胀也会产生影响。上述宏源证券的分析师甚至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还有陷入通缩的可能。这对高β值的周期性行业也不怎么乐观。
当然,在7%的增速之下,并非都是坏事。“经济增速下降和人民福祉的提高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姜超看来,政府二次分配将会向着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向进行。
“以投资拉动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延续,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依靠效率的提高,加码国民素质提高的投资是必然的。”姜超说。此外,宏源证券宏观分析师也认为,政府在医疗、教育方面的投资会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可能会超出预期。”
据此,内需将成为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引擎。
股市的机会
在7%的中高速增长下,大类资产配置也会发生变化。
因为货币供应量会下降,因此企业在融资渠道上需要其他方式来进行。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债券市场将迎来大发展。这种情况在今年已经有明显表现。截至11月14日,债券市场累计发行新债(不含央票)69658.43亿元,较2011年全年的64056.79亿元增长8.74%。
而2012年前十个月,A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合计3878.32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1017.33亿,上市公司再融资募资金额2860.99亿元。由于11月份仅有浙江世宝一家新股登陆A股市场,粗略估算,2012年至今各类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已达同期A股市场融资总量的8倍左右。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企业融资将更多寻找存量资金,因此债市将获得大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债市融资,也不会提高通胀率,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是国家喜闻乐见的”, 姜超认为,“未来债市将会更快发展,融资量将超过社会融资规模的50%以上”,2011债券市场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36%。
事实上,在7%的增长率下,股市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相反,可能会对投资者带去更好的回报。
“因为经济增速较为稳定,企业的增长更容易预测,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也就更为明了,有利于资金进入股市。”前述北京某基金公司宏观分析师认为。
而姜超认为,当企业融资的主通道成为债市了,股市也不会总承受扩容带来的资金压力,从这点出发,股市利好。
此外,未来10年社会保障完善导致的储蓄率下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导致的资金流动等都会对股市产生利好。事实上,在过去10年,低增长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表现也是不错的。从2001年至2011年年底,道琼斯涨了21%,纳斯达克涨了35%,香港地区涨了68%,韩国涨了274%。而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上证指数只涨了5%。
股市猜想:万家大扩容?
10年后,中国各层次资本市场的倒金字塔结构或将扭转。
“GDP今年突破50万亿,股票市值现在才20万亿,10年后上市公司过万家是必然的,因此还有大量的潜在企业可以让券商行业去服务。”2012年10月底,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在广州召开的券商座谈会上表示。
乍一看“万家”概念显得夸大,但10年时间足以滋生改变。
截至2012年11月15日,沪深两市共有249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0.99万亿元。而10年之前的2002年末,沪深两市仅有122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不足3.8万亿元。10年之间,上市公司数量翻了一番,总市值则增加四倍。
在资本大爆炸的背景下,10年之后的世界,谁能料知?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育,未来的资本市场或许将会有一个多层次的精巧结构,有足够的深度与广度承载万家上市公司。届时,直接融资将保持快速增长,占更高的比例,上市公司重视回报投资者将成为主流;“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管机构亦将适应该变化而更加市场化。
股市大扩容
实际上,这并不是张育军第一次谈论“万家”。
张2010年曾以另一个逻辑论及此_——目前中国已有约12万家大型企业与中小公司基本符合了上市、改制条件,如果12万家企业其中10%有意向要走向资本市场,那么中国就会有上万家企业在未来挂牌上市。
“即使在发行制度得以深化改革之后,10年达到万家上市公司仍是个难以想象的速度与规模。”11月15日,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表示。
以10年后10000家上市公司计算,目前上市公司总量为2494家,还需要增加7506家。整体上看,每年需增加的IPO约750家,若以240个交易日计算,则平均每个交易日IPO为3.1家。
而A股扩容速度之最的2010年仅有349家企业IPO上市,募资为4921.31亿元;2011年共有276只新股发行,募资2720.02亿元。以2010至2011年算,平均一单IPO融资额约为12.23亿元,则每个交易日IPO融资量就将近38亿元。
按此计算,未来十年A股市场IPO的总融资额将达9.18万亿元。若以25%的发行股份比例计算,则股市将新增市值约为36.72万亿元。如果存量20.99万亿元市值不变,则整个A股市场总市值将达57.71万亿元。
未来十年A股市场IPO的总融资额将达9.18万亿元与资本市场的“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基本符合。
2012年9月17日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显示,仅到“十二五”末期,直接融资比例将提高到15%以上(2011年该数据为8.81%),隐含直接融资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据东兴证券测算,谨慎预计2015年底社会融资规模总额达到22.44万亿元,以15%的比例计算,包括股权和债权在内的直接融资总额将达到3.37万亿元。
“10年后有多少上市公司难说,但上市公司为主体构成的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肯定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向威达称。
“上市公司数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微博)则对记者强调。
摆正的金字塔结构
以上的算法立足于当下,仅仅将上市定义为在场内市场交易,其实随着场外市场的发育,“万家”或许会是过于保守的数字。
“我估计张育军是把新三板的挂牌公司算上去了。场内市场之外,加上新三板,包括以后地方省级、市级搞起来的四板、五板,10年后达到一万家公司并不算多。”11月15日,一位地方证监局前任局长告诉记者。
该前任局长认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未来必然的趋势。数量上看,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构造是一个倒金字塔,场外市场、创业板、中小板、主板,越往上数量越多。但成熟市场,如美国则是一个正的金字塔结构。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祈斌此前曾如此描述过中美资本市场的差异性——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过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则是自下而上。中国市场是一个倒金字塔形,美国等则是金字塔形。纳斯达克是3000多家,纽交所是2800多家,而美国场外市场大概3400多家。
“未来中国倒置的金字塔将会扶正,塔基将大量充实。”前述前任局长称。
在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总部总经理程晓明看来,10年“万家”的说法甚至还有些保守。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肯定是太少了。以绝对数量看,参照台湾2300万人口有2000家上市公司,中国得有多少家?当然这个算法太笼统;以市场均衡看,现在说股市低迷仅是相对6000多点而言,但与公司价值相比并不低,一旦更市场化,上市公司数量必然大增。
“10年内,传统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每年若增加约500家,场外市场增加约1000家都是可能的。我甚至认为,考虑场外市场的因素,10年内达到两万家都不是问题。而只有考虑进场外市场,这才是个完整的资本市场。”程晓明称。
程晓明预测,以后上市公司的资源将不再稀缺,这是接下来游戏的前提。而资本市场将更重视投资回报,市场参与者到时候普遍预期的主要收益也将来自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