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多点开花”
时间:2012-11-14 10:26:04
来源:玉龙 作者:中国青年
前言 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正在经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推进,其规模是世界首批城市化国家英国的100倍,速度则是其10倍。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到2011年末,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7亿人,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城镇化率达51.27%,也就是说,全国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在城镇中的人口共约7亿,人口规模相当于两个多的美国。
根据中国社科院最新报告,如果扣掉2亿多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化的人口,中国实质的城市化率只有36%。即使如此,今天的中国,也有约4.8亿人口生活在城镇中,相当于4个日本,中国仍然在加速城市化进程。2010年震撼世界的上海世博会及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以说是一份城市化的宣言书。
而中国城市化的一种具体结构,就是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城市群。
什么是城市群
根据中科院相关研究,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三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这些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区域。
中国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专家方创琳认为,城市群的形成发育经历了空间范围的四次扩展过程:从城市到都市区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一次放大,从都市区到都市圈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二次放大,从都市圈再到城市群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三次放大,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是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第四次放大。
如美国大都市带,即由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圈延绵构成,面积不到全国的1.5%,却集中了全国近20%的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
世界城市群
目前,世界上共有6个世界级城市群,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在西方各发达国家,城市群对本国的GDP贡献率较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醒目位置。
美国三大城市群(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的GDP占全美国的份额为67%,日本三大城市群(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的GDP占全日本的份额为70%以上。而目前中国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区、长三角区、京津环渤海区)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
同时,中国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的作用与贡献度偏低。据统计,中国三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是4.2%、3.5%、2.7%。而纽约、东京、伦敦、首尔的GDP分别占全国的24%、26%、22%和26%。中国城市群首位城市规模偏小,集聚财富能力偏低。
中国城市群
近年,城市圈问题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有专家认为,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今年8月14日正式发布的2012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认为,目前,中国的主要城市圈包括:环渤海城市圈、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武汉城市圈、长株谭城市圈、成渝城市圈。区域性的城市圈包括南京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太原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等。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0)》称,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该报告根据“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等标准,中国正在形成的23个城市群呈现为“15+8”的空间结构格局。
15个达标城市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武汉、成渝、环鄱阳湖、中原、哈大长(哈尔滨-大庆-长春)、江淮、关中、天山北坡。
8个未达标城市群: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呼包鄂(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酒嘉玉(酒泉-嘉峪关-玉门)、兰白西(兰州-白银-西宁)、黔中和滇中。
据该报告,2007年我国城市群已占全国21.13%的面积,集中了全国48.99%的总人口、51.4%的城镇人口、46.7%的城镇数、68.54%的固定资产投资、76.4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8%的经济总量、76.09%的工业总产值、81.94%的第二产业增加值、83.5%的第三产业增加值、84.86%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65%的移动电话用户及98.06%的外资。
最新一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由于欧美增长势头减弱,世界经济均势正通过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由西方向东方转移。2025年最具活力城市排名榜出炉,共有75个城市,其中的29个,即40%的城市同属一个国家——— 中国。
这29个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武汉、佛山、南京、成都、杭州、东莞、沈阳、西安、苏州、香港、大连、宁波、济南、厦门、青岛、台北、哈尔滨、常州、合肥、徐州、长沙、福州、唐山。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占据了该榜单的前三名。而其他各城市,也基本上都是各城市群中的核心或节点城市。(摘自2012年第19期《中国青年》 文/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