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东省汕头市城市化发展战略调研报告(2009)
时间:2010-01-25 16:06:47 

一、城市概况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之上,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著名侨乡和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汕头是粤东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和进出口岸,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全市总面积2064.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总人口506.5万人。海外华侨335万多人。

二、城市化进程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国家曾在此设立领事馆,有“百载商埠”之称。1921年汕头设立市政厅。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为汕头注入了强大活力。198111月汕头经济特区正式创立,汕头城市发展迎来又一个辉煌时期。改革开放30年,汕头GDP、人均GDP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9倍、16倍和3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60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2倍。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汕头特区面积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7.25平方公里扩大到118.06平方公里,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形成以海港、空港为中心,高等级公路、铁路为骨架的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逐步迈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

世纪之交,汕头曾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经济滑坡的调整过程,2002年起GDP逐年恢复性增长。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锐意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市奋力拼搏,出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局面。从2004年起GDP增长幅度开始超过两位数,2008年开始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实现GDP974.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22亿元,均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预计2009GDP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60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批港口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动工,中心城市的功能明显强化。一批市政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面貌明显改善。一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批沉寂多年的项目被重组激活,经济明显升温。一批涉及民生民安的社会管理重点工作和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驰(著)名商标及国家、省名牌产品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二位。先后获得“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等称号。

三、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政策优势

汕头是经济特区,拥有先行先试的试验权和地方立法权,享有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汕头的发展高度重视,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赋予汕头粤东中心城市的定位。2006年广东省粤东工作会议对汕头今后十年发展作出部署,从政策、机制、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再次在汕头召开现场会和粤东工作会议,要求汕头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出台《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支持汕头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支持汕头率先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

2、人缘优势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多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丰富的侨资侨力是汕头的宝贵资源。纵横国际贸易舞台的潮商,已经形成一支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其浓厚的商帮文化,至今仍在世界贸易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全国各地还有一批颇具实力的汕头籍企业家,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了近40个潮商组织,民资民力丰富是汕头的比较优势,是推动汕头发展的动力。汕头可以充分发挥潮籍乡亲在港澳、东盟和国内各地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优势,加强与港澳和东盟的经贸往来,提升合作水平;深化对内开放,引导潮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国内外潮商是汕头经济崛起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外生动力。

3、地缘优势

汕头已被国家列入环珠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范围,是联接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左右逢源”的地缘优势明显。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汕头加快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汕头是广东省距台湾最近的港口城市,市区距台湾高雄214海里,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联。随着台海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汕头港被列入大陆首批63个两岸直航港口、国家批准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汕头对台经贸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海上货运直航航线逐步呈现“黄金航线”效应,完全有条件建成粤台经贸试验区,成为广东扩大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建成大陆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区,两岸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4、港口优势

港口资源是汕头参与区域经济竞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汕头有海岸线289公里,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有28公里,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可建5万吨级至30万吨级泊位50多个,拥有建设深水大港的优良自然条件。汕头港历来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重要出海口,是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的主要港口,是全国25个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已建成泊位88个,万吨级以上16个,与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多个港口,以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

5、产业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汕头已经形成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主要有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印刷包装、音像材料、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行业。形成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中国包装印刷和设备生产开发基地、国家输配电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文具生产基地、中国针织内衣名镇、中国家居服装名镇等一批有影响的特色产业基地。商贸发达,素有“百载商埠”之称,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综合服务业配套齐全,公共服务、科技进步、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对粤东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6、文化优势

汕头的文化底蕴丰富,人文优势独特。历来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重教兴学,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潮剧、潮州音乐、剪纸、潮阳英歌舞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潮汕历史文化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潮学”研究广泛深入开展。潮汕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特区文化独具特色,为提高城市品位,凝聚侨心、民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汕头已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市。丰富的城市人文精神,繁荣的文化产业,给汕头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动力,极大地提高汕头城市的软实力。

在充分分析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汕头城市发展瓶颈。一是经济堆头不大,产业辐射带动力不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5.58%,产业层次偏低,结构还不合理。三是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汕头人口密度为2408人/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全国的0.2‰,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四是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强,每万人高速公路密度仅为广东省的33%,铁路通车里程仅为广东省的0.9%,未能体现出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

四、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新一届汕头市委、市政府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未来发展,提出城市新的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并因应形势发展不断地加以丰富、深化和完善。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总体要求,抢抓国家实施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重要机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开放带动和自主创新五大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构筑新兴制造业、临港工业、综合服务业和现代效益农业四个基地,打造区域交通航运、新型工业、综合服务和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具体目标是,在前三年完成打基础阶段性目标基础上,到2011GDP2006年翻一番,达到1400亿元,实现大变化;到2016GDP2011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3000亿元以上,实现大发展。使汕头成为新时期最开放、最具活力、最宜居住创业的城市之一,成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经济繁荣、法制完善、环境优美、侨乡特色明显、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特区,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五、城市化发展策略

汕头市委、市政府从汕头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深刻把握和认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将解放思想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加快汕头未来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动力源泉,致力探索推动科学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拓展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和产业集聚功能。

汕头规划建设东部城市经济带、工业经济带和生态经济带三大经济带,是破解汕头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发展难题,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提高汕头城市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其战略构想从2003年开始提出,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付诸实施。东部城市经济带全长12公里,以河口整治为切入点,以海堤建设为重点,结合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百年一遇标准的防洪大堤,堤路结合,建设高标准的市政大道和亮丽的海滨景观带。用两年时间围海造地24平方公里,建设成为汕头新的中央商务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打造世界有名、全国一流的生态型海滨新城。工业经济带依托广澳港区、潮阳港区和保税区,全长32公里,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汕头台湾产业合作园区、华侨投资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临港工业区等产业园区,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临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将建成现代化滨海工业新城。生态经济带长60公里,规划面积388平方公里,是集生态效益农业、湿地保护区、高新技术科教园区、都市生态旅游和南滨商务区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经济走廊。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清晰勾勒出一个大汕头城市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建设东南沿海现代化亿吨深水大港。

汕头市委、市政府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加快大港口建设,变港口资源的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在巩固发展珠池港区的基础上,把广澳港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专门成立了建港指挥部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25万吨级码头,一批5万吨级石化码头、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正在加快推进,30万吨级原油码头也在加快前期工作。海门港区已建成7万吨煤码头,15万吨级煤码头和粤东煤炭中转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南澳跨海大桥已经开工建设,2011年建成通车,汕头正在超前谋划建设南澳深水大港。与此同时,疏港大道正在加紧建设,连接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的疏港铁路也在加快推进,以大港口为支撑的集疏运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汕头市委、市政府力争用58年的时间,把汕头港打造成综合性、外向型、现代化的东南沿海亿吨深水大港,建成面向全国、通向世界的航运大通道。

()切实擦亮特区牌子,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认识到要擦亮特区牌子,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关键在于用好特区先行先试试验权,因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对台交流合作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机遇,率先在广东省开通对台海上货运和包船旅游直航,推动对台经贸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当前汕头正在乘势而上,发挥特区和对台优势,在广东省率先建设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研究出台推进汕台经贸合作和产业对接的优惠措施,加快推进南山湾汕台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引进台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汕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随着粤台经贸合作试验区的强力推进,广澳港区一级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汕头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汕头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发展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

汕头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枢纽型的基础设施,以新一轮基础设施大建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单机容量全国第二的华能海门电厂12号机组上网发电后,34号机组准备上马建设。厦深铁路汕头段、疏港铁路、苏埃湾过海隧道和汕揭高速公路汕头段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引韩供水工程、市政道路、污水处理、排污管网、绿化美化、灯光工程等一批涉及民生民安设施加快推进。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资源保障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吸引要素资源向汕头聚集,不断夯实加快汕头发展的基础。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度,凝聚发展动力。

汕头市委、市政府遵循城市和产业发展规律,以扩大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和产业聚集,加快城市和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园区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把加快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聚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切实加强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推进一批园区的开发建设,使园区经济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前主要做大做强保税区和高新园区,加快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原有工业园区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容积率和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比。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利用港口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园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城市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带动汕头实现跨越式发展。

()完善文化核心,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建设最宜居住创业城乡。

汕头依山傍海,三江汇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北回归线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座适宜居住创业的海滨城市。生态优美、环境优美是汕头的重要名片。保护好这张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汕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加强对海洋、沿海沿江岸线、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和绿化景观体系,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结合实际对城市的内涵文化进行整合,充分彰显汕头的“潮、山、海、侨、特”等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兼具内外海湾特色的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发挥“海滨邹鲁、美食之乡”优势,打造潮文化、侨文化、民俗文化及美食文化等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品牌,建设现代化滨海旅游名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