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城市化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可以说,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化演进的结果,城市化不仅造就了现代人类社会文明,也创造了现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从最为经典的研究来看,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村居民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反映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成区的扩展、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它不仅是对人类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当代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直接指标。因此,要让城市化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现代文明史的角度看,城市化的核心就是让农村居民真正进入城市,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全面改变,他们的经济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创造社会的经济繁荣。因为,城市是现代社会聚焦各种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节省交易费用等最好的方式。比如说,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在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在城市投入所产生的效率就比农村投入要提高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还有,为何许多人口十分密集的城市其经济十分繁荣,原因就在于这些城市经济运行的交易费用往往要低于其他地方,特别是农村。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不应是城市的“过客”,而是要让农民真正成为城市的居民。因此,十八大后把“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或动力,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应该把“城镇化”更进一步推进,扩展为“城市化”。因为这个“镇”字既与传统“乡镇企业”的“镇”联系在一起,也与当前“伪城市化”有很大关系。这种“城镇化”看上去是降低农民进入城市的成本,但它无法改变当前中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也无法真正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当前中国统计口径上的城市化率达到51%,但城市户藉人口仅占有35%,许多农民及小城市居民根本上就没有在所居住与工作的城市生根。这种城市化就是当前一些研究者所说的“伪城市化”。当前中国社会与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这种“伪城市化”有关。
其次,十八大后的“城市化”要与经济“房地产化”区分开。经济房地产化,就是为了GDP快速增长,政府通过错误的房地产政策(过度信贷扩张鼓励住房投机炒作)让社会资源涌入住房市场,让房价在短期内飙升、房地产泡沫吹大、其暴利向少数人转移等,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和推高GDP。而城市化的目标就在于更有效率地配置与运行资源,在于提高农民的经济能力。当然,大量的住房生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城市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但是城市化的住房生产主要是满足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及住房福利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把住房交易当作赚钱的工具或宏观调控的工具。正因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潜在的居民住房需求及需要建造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化也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第三,城市化的过程同样是市场化演进的过程。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如何进城,社会资源如何流动以及如何向城市聚集等各个方面,基本上由市场价格机制来决定,政府所要做的是对不合理的法律制度进行清理,是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安排,以保证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更有效率。但是早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种非对称的市场化过程,即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可以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但是决定这些商品供求关系的要素又处于政府严格的管制下,比如资金、土地、能源、矿产资源、环境监管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导致商品价格机制严重扭曲,而且这种管制也是当前财富与收入严重分配不公的根源。因此,十八大后的城市化就得全面建立在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础上,就得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与管制。
可见,十八大后,中国要让城市化真正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得进行一些重大制度改革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就得让住房市场真正成为释放居民巨大潜在消费需求的市场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就得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管制与干预。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就得下决定对一些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否则,中国城市化又同样可能步上经济“房地产化”的覆辙。而经济“房地产化”不仅不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反之它可能成为损耗中国经济改革成果的一个负面因素。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