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廊坊市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廊坊市目前已有175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甘甜的自来水。截至目前,廊坊市用于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已达11.71亿元,建成联村供水工程94处,全市1910个村街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占全市村街总数的59.3%。今明两年,该市还将投资5.11亿元,建设联村供水水厂44座,从而使全市农村水厂总数达到138个,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让全市农村人口全部喝上安全水。
廊坊市地处海河平原腹地 ,总人口43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0万人。自然环境属于全国严重资源型缺水的地区之一,而且是河北省唯一没有地表水库的地级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立方米,相当于全省的三分之二,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长期以来地下水开采超限,而地下水又存在着高氟、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和局部地区缺水问题。据调查统计,2006年以前,全市共有饮水不安全村2111个、207.56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农村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是历届廊坊市委、市政府关注最多,牵挂最多的民生大事。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推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 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统筹解决各类饮水安全问题。该市针对不同的地域、经济、人口、水源等实际,选择国内设计水平一流、知名度较高、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充分体现了安全人口与不安全人口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饮水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短期供水与远期调水相结合, 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的基本保证。廊坊市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基础上,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市场融资、对口帮扶、群众自筹等形式,建立多成份、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把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与安全人口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上,他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到省以上资金3.43亿元。市、县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市本级财政每年都拿出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饮水工程建设,县级财政多的每年投入七、八百万元,少的县每年也在三、四百万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自筹。全市在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群众自筹平均每人100元左右,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廊坊市率先在河北推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大厂模式”和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固安模式”,成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先进典型。
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解除了农村百姓的饮水之虞,还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水质达到了饮用水卫生标准,减少了疾病,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24小时供水,保证了农民全天生活用水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大厂县有90%以上的农户购置了洗衣机,7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太阳能。在广阳区九州镇垡上村,全村375户全部用上沼气池,有125户进行了改厕,农村家居环境呈现出卫生、清洁的新景象。农村饮水工程增强了农民节水意识,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用水户家家安上了水表,按表计量,按量收费,人们自觉养成了良好的用水习惯,有效地节约了地下水资源。固安县改水前农户平均每人每月用水两吨左右,改水后农户月人均用水降至1.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