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耍不过重庆城——直辖前的“重庆城”,多半是指渝中半岛。
进城去——少数“老重庆”,至今仍习惯性地把到解放碑地段称之为“进城”。
渝中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使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当然,也潜藏着更多的发展机遇。
以城兴业,以业兴城,构建转型期中的“重庆坐标”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有个简洁直观的公式:老城区+工业新区+农村新社区=中国的城镇化。
“作为全市唯一没有规模工业,没有乡镇及农村社区的渝中区,如何推进新型城市化?换句话说,建设什么样的渝中半岛?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重大课题。”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说。
为此,渝中区委、区政府以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为基点,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高点定位、多点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思路,在强力推进传统商业提档升级的同时,着力打造金融、旅游、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智能化管理等高端产业。“围绕高端产业这一定位,我们随即打出了一套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等组合拳,从而保证了城市化建设快速、有序的推进。”刘强说。
据初步统计,近五年来,渝中区累计拆除危旧房500万平方米,开工621万平方米,竣工470万平方米商务商住楼,对27条主干道、38个老旧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旧城拆迁后,45%的面积用于绿化,每平方公里一个公园、每500米一处休闲绿地……渝中半岛的“重庆坐标”已从规划变成了可品可鉴的事实。
板块发展,持续有力,书写变革中的“渝中地理”
10月26日,意大利知名品牌GUCCI中国西南地区旗舰店在解放碑营业,全店面积800平方米。它的对面,法国知名品牌LV西南旗舰店去年9月9日已开门迎客,面积也是800平方米。
相同营业面积,在同一个商圈“厮杀”,这对LV和GUCCI来说都是第一次。去年,GUCCI计划落户解放碑时,曾向解放碑CBD管委会提出:营业面积要和LV一样大。LV中国区总裁施安德去年则表示,公司对重庆市场考察了13年,来了就要干得漂亮。
“扎营”解放碑商圈的何止是LV和GUCCI!
现在,汇聚于此的国际品牌有148个,世界500强企业53家、总部及重点企业101家,金融机构数量在重庆占比超九成。
怎样建设渝中区,破解产业兴城的现代化城市密码?该区的回答是:更加注重产业布局调整,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概括表达就是形成“一大极核三大片区”、“多片开发、多点开花的发展新格局”。
在解放碑CBD核心区,三大功能性项目——重庆金融街、步行街扩容改造、国泰广场建设正全面提速,今年底将初具规模。
未来5年,重庆金融街、环球金融中心、重庆保利等20多个高品质楼宇载体将全面投入使用,新增商务商贸楼宇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新增白领就业人群15万人。
渝中区算了笔账,如果按照解放碑CBD目前创造的每平方米商务商贸楼宇10000元GDP、3000元税收计算,未来5年,解放碑商圈将为渝中区贡献300亿元GDP和90亿元税收;
在朝天门片区,100万平方米的“重庆来福士”已奠基开工,朝天门将扬帆起航、迎来崭新时代。依托这一项目,渝中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南地区运营管理中心和长江上游总部基地;
在化龙桥片区,360万平方米涉外商务区已现雏形,其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壮大,国际领先的涉外商务区将在这里出现;
在大坪片区,这里是未来5年渝中开发新热点和发展新亮点。按计划,渝中区将投入700亿元资金,在此形成集国际交流、时尚消费、现代办公、高端居住于一体的主城新核心。
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城市形态,使渝中半岛成为超凡脱俗的“世纪帅哥”,清新靓丽的“重庆宝贝”。
将历史文脉注入现代气息,提升宜居渝中的“解放碑效应”
一切发展为了人,一切发展要依靠人,这是以人为本的两重含义。如果说过去的解放碑是以其历史的丰碑令人神往而趋之若鹜的话,那么,现今的“解放碑效应”则是要以其环境、生态、繁华来聚集人气,使其宜居宜业宜游。
65岁的李玉惠在储奇门住了20多年。今年9月9日,发生了一件让她格外惊喜的事情。
这天,渝中区下半城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出炉。根据这个规划,对渝中区下半城的改造即将启动,改造范围涵盖十八梯、巴县衙门、湖广会馆三大片区,重点项目则涉及到南宋遗址片区保护利用规划、凯旋路总体规划设计等。
“单从种类上说,就有府衙文化、会馆文化、移民文化、码头文化、陪都文化等多种形态。”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说,尽管下半城拥有诸多“文化光环”,但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该片区发展明显滞后,形成了与上半城CBD商圈不协调的强烈对比。
此次改造,总面积达到了48.27公顷。这就意味着,从中兴路出发,经较场口、新华路沿线、打铜街、东水门、湖广会馆外围地区,再由太平门、邮局巷、顺城街、解放西路,最后与中兴路形成合围,涉及到了望龙门、储奇门、南纪门等老街道。
李玉惠说:“下半城是重庆母城文化很有代表性的地段,改造之后,独具特色的山地特色历史传统景观会越来越漂亮,这些地方会更具文化魅力,我住在这里也会更舒服哦。”
如今,这样的计划和改造并非仅仅发生在渝中区的下半城。
在上清寺至红岩村沿线,记载着重庆抗战时期的风云历史,是重庆作为“英雄之城”的有力见证,渝中区将对这一区域采取整体打造方式,使之成为重庆“抗战文化遗址长廊”。
渝中区房管局负责人认为,发生在渝中区这场“城市手术”的精髓,并不是简单推倒重来,而是将历史文脉注入现代气息,让渝中区的宜居之城变得不可复制。“我们要把老旧社区整治作为活化历史、展示人文的载体工程、亮点工程,在整治中从历史上寻根,培育自然环境与人文感召相融合、相辉映的城市生态和环境”。
抓大放小,小巷变美,创建社区管理中的主城特色
10月2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渝中区建设路社区居民自主物业管理委员会时,陈红秀主任正好完成上午的社区巡查。
现在,她和办公室的同事,每天都会安排两次、共4个小时的社区巡查。她们的任务是检查社区清洁卫生,记录住户提出的物业问题,然后集中处理。同时,还会了解生活困难的居民是否需要帮助。
刘西云住在渝中区建设路小区57号。他是这里的老住户,今年已经80多岁,在这个小区住了20多年。现在,他养成了一个习惯——
遇到生活上的困难不是先打电话给儿女,而是到社区居民自主物业管理委员会找“陈红秀们”。现在,无论是水管漏水,还是墙壁受潮裂缝,又或是家门钥匙遗失,他都会到这里来求助。
他说:“过去,社区的清洁卫生很少有人打扫,老人们遇到点难事儿也找不到人帮忙,现在有他们就方便多了。”
其实,建立社区居民自主物业管理委员会是渝中区在小区居民自治管理上的一次探索。近年来,渝中区在居民自治管理上已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形式——
居民自治小组管理。它通过居民会议推荐居民代表,组成自治小组,解决水电费收取、干预乱堆乱放、阻止乱搭乱建等问题。这一形式已在陕西路社区、朝东路等小区实行。
物管部形式。由社区居委会组建物管部,招聘专职物业管理员、维修工、保洁员、保安员,负责社区设备维护、公共设施监管、清洁卫生打扫、消防安全保障等事务。
居民自治小组和物管混合形式。由居民代表组成监管小组,主要在楼院相连、居民较多的小区。
2011年9月,渝中区开始推行城市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标准规范化、工作精细化”工程,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事项办理流程制度化和标准化,建立科学量化考核体系。
目前,渝中区划分出了416个网格,作为城市管理基本管理单元,在网格中确定联系区领导、有关街道、部门负责人,并配备专业城管监督员、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护、设施维护等各类城市管理力量,明确了网格人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渝中区还利用区市政投诉电话63837110、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等,每天24小时收集、受理各类群众投诉。有效推动了城管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常态化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渝中区的城市化,必须克服‘死城’、‘睡城’的弊端。”刘强说,“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伊丽莎白女士曾提出‘新都市主义核心理念’,其要义是,使居民最大限度、最便捷地享受自然环境的丰富变化;使城市生活环境与产业环境有机融合,创造崭新文化形态。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也期待着大家的努力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