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于深夜进行的洗路,可以在尽量避免干扰到行人的同时,冲刷尘埃,清洁城市,确属必要。但洗路洗到“狗舔般干净”,就不只是用词不雅的问题,更超越了人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理解,而隐含着对一线环卫工劳动的轻蔑。凡事皆有“度”,过了,就会变味了。
辛勤洗路的,是那些遮头垢面、穿梭于大街小巷,有时还要披星戴月的“城市美容师”,而不是标准制定者。要求干净没错,但如果标准超越了常识,就成了管理者的问题,就有病态苛求之嫌。当辛苦并非为了实用,而堕入吹毛求疵,当“脏了我一个”换来的不是行人的洁净和舒爽,而仅仅为了满足领导的突发奇想、鲜亮政绩,再生动的词语,再“生猛”的干劲,恐怕也只能招来如潮恶评。
“狗舔般干净”尺度何以令人惊诧地问世?一是受惑于“奖”。如新闻中所披露的,奖品是“一台价值几十万元的冲洗车”,这个尚可划在“事业心强”的范畴;第二内驱力,大概就源于武汉洗路搞“大排名”了——干出彩了就有加分,排名靠前,自然荣耀多多,上级激赏几率也大增。可见,摒弃了民意打分环节的政绩考核机制,才是导致把环卫工当“狗”般驱使的罪魁祸首。只要领导愉悦,何惧马屁声声,反正活是一线工人干的。这大概就是“狗舔标准”发明者的内心衷曲吧。
“狗舔般干净”是一个谄上压下的“马屁词”,它更像是“狗戴嚼子——胡勒”,完全忘记了我党一直倡导的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准则。如此汲汲营营,只能让人为之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