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焦点
●产业升级●片区融合●埠头文化
农村城市化,是深圳城市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步。第一步,正是1992年在福田区上步村迈出的。
城市化之后的上步实业股份公司,由于“先行者”的身份,一直为人所关注。上步工业区的建设和比邻华强北的地域特点,让它有更多机会走上工业化、商业化并举的多元化道路。如何让村转集体股份制公司真正融入城市商业环境中?股份公司与城市管理之间的架构如何更加清晰?这都是当下深圳城市化的课题。
从轻舟泊水到富甲一方
上步村位于福田区东部,建村时间,村里普遍的说法是起于宋、元。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步村,由巴登、埔尾、向东围、祠堂村、沙埔头、旧墟、赤尾七个自然村组成。毗邻深圳河是它最具特色的地方,河的对岸,便是山峦起伏的香港新界。
上步村缘何取名“上步”?村里大多数人的说法是,这里是深圳河的“埠头”,而“步”与“埠”同音,清《永乐大典》在“广府风俗形势”中称:“水谓之步,当是水津。”另有“江之浒凡舟可系而上下者曰步”的说法。上步村位于深圳河北面500米,在“津”之上,故名上步。可以想见几百年前,这里“轻舟水上泊”的景致。
由于这里曾有深圳河上唯一的码头———上步码头,解放前,每年端午节,这里都要举办龙舟赛。老村民们回忆,当时的龙舟都是用柚木板做成,船长约20米,为免龙舟朽坏,平时就埋在河岸边的沙土里。每次龙舟赛前,都要焚香跪拜,抬出龙舟,推下河中。喧天鼓乐之下,河面上的龙舟贴水面竞相前行,让平静的深圳河沸腾起来。
如今,往昔沙岸不再,龙舟也已退出历史舞台,上步村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曾有这样的传统。
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教授作家邢军纪回忆,早年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时,不到30岁的林展强已是上步村支部书记。当时林展强的很多儿时伙伴都迫不及待地去到了对岸香港。他们经常给林展强捎信,劝他“到香港打江山”。林展强本人就出生在香港,如果过去也会有大片房产可以继承。但林展强不相信这里会一直穷下去。“我当时心里就总想着一句话:不能走。结果我真的没有走,我是少数坚持下来的人之一。”他对邢军纪说,作为支部书记,他希望看着贫穷从上步村溜走。
时间没有辜负林展强,处于福田区腹地的上步村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下乘势而起。据村民郑汶回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从1982年至1986年,引进“三来一补”企业,自办工厂、商场、宾馆、酒楼,上步村的玉田酒家当时在深圳已颇有名气。
经过林展强这帮留守村民的运筹帷幄,上步村成了当时福田区最富的村之一。这时他们回过头来看看香港的摩天大楼,发觉也就是那么回事。
农村城市化首吃螃蟹
一切似乎在自然铺就,深圳农村城市化的构想自然而然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1991年,中国处于思想交锋频仍的微妙时刻。这一年,深圳开始了农村城市化的前期调研工作,上步正是重点调研对象之一。
当年深秋,深圳市组织了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调研组,分赴福田、罗湖、南山等地展开调研,时任市委政策研究室处长的江潭瑜带领一个五人综合小组来到了上步村进行调研。调研组总结,特区农村已出现了职业非农化、经济工业化、管理企业化、收入多元化、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居民化等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大多数村都设立了养老金。上步村还实现了免费医疗和村民子弟免费上学,并且成立了工会,各自然村下设基层工会。特区内实施农村城市化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1992年5月1日,由上步村属下的埔尾、玉田、沙埔头、旧墟、赤尾改制而成的5个居委会挂牌成立,归属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1992年6月,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1992年7月16日,深圳市上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上步村“第一个吃螃蟹”,给整个深圳市的农村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范例。2004年8月,随着宝安、龙岗两区农村城市化工作的顺利完成,深圳在全省及至全国率先成为了“无农村”“无农民”的城市。
与华强北商圈的融合梦
农村城市化之后,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盘活土地。当时的公司董事长林展强决定,利用现有资源成立物业管理公司。1993年11月,上步实业公司注资50万元,成立了深圳市第一家由集体股份公司组建的专业物业管理企业——— 上城物业管理服务公司。
但之前改革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问题仍待梳理。
矗立于深南大道一侧的上步大厦非常醒目。上步实业公司目前除了基本的“出租经济”,也包括了工厂、商场和酒楼物业等多方面经营。公司方面的数据是:在24万平方米的集体红线土地之内,共有各类楼房近千栋。经过股份制改革之后,现在的上步实业公司也面临明显的发展瓶颈。按照市场规范,它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股份制公司,但由于兼负社区管理和经营的双重职能,它在人们心中的定位仍然混乱。
在工商局的注册资料中,上步实业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简单说,人们不知道上步实业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这一点,与深圳市其他村转股份制公司的情境相差无二。
在记者采访中,上步实业股份公司对公司经营情况及诸多方面问题均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名义上的市场独立经济体,现实中似乎仍显封闭。
在市政府的规划上,上步片区一直与华强北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很多规划中将华强北囊括在上步片区中。二者如果能彻底融合,将形成此间一个更加强劲和有活力的商圈。上步实业公司现在最期盼的是能够为“工改商”开辟绿色渠道。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公司董事长郑伟佳在去年还曾提出,华强北土地和工业厂房商业化使用问题的制度不配套,给商家经营造成困扰。他表示,商家在申办营业执照时,被要求提供物业合法使用的证明,但多因所承租物业不具备商业功能而无法办照。
简单说来,之前很多土地只批为工业用地,无法经营商业,但上步片区的地理位置,已经越来越适合商业经营,而不是工业用途。此事虽经市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暂时获得解决,但缺乏长效作用。郑伟佳希望通过“四旧”改造规划给华强北片区的物业转型一个合法身份,“为华强北转型升级松绑”,改善华强北工业厂房的土地出让和使用制度的缺位问题。
作为深圳农村城市化的第一村,上步村面临的问题,更适合放在全市的角度去解读,农村城市化十多年来,得失几何?在特区建立即将三十年之际,村转股份制公司的路究竟该怎么走?
■ 专家视线
片区改造
两个方向
蒋学民 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园区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上步片区地理位置非常好,其中有央企大楼,也有一些旧居民区。针对工业用地无法商用的现状,深圳市曾先出台“工改工”办法,即原工业用地可以改建成写字楼和商场之用,但不能作住宅和酒店等用途,也不能买卖。这种办法给了原工业厂房以很大的升级空间,也有利于城市发展。
上步本身就是高度发达的商业地带。要改造的话,必须首先进行产业规划,有明晰定位之后,才能由相关部门批准改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上步片区改造将有两方面:首先,结合华强北商圈打造成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商圈;另外,将围绕电子第一街的基础,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电子元器件生产、展销基地,并建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设计总部。除了这两个基本功能,还要有高档酒店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以适应其国际化的定位。
股份公司在社区管理方面的职能,根据目前深圳现实情况,还不大可能取消,只能慢慢过渡。
而传统方面的保留,针对上步,主要是原来的埠头文化,只能等待河套地区综合开发之后才有可能“复兴”。在上步这样的核心商业地带,更多的是要向前看。
■ 数字上步村
位于福田区东部,占地27.41公顷,除赤尾村位于滨河大道以南、以东,华强路以西外,其余呈带状,零星分布在深南中路和滨河大道,华强路以东,红岭南路以西之间。原籍村民仅约2000人,而辖区居住人口保守估计有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