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区共设城市27个,其中地级市5个,经济总量达到1098.51亿元,是1949年的915.4倍。从1949年至2008年末,城镇人口从12.44万人增加到277.84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不足10平方公里发展到2008年末的390.12平方公里,60年增长39倍。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达418.6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5.5%,在全国各省中宁夏位居17位,在西部12省(区)位居第3位。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大。60年来共累计完成投资4564.68亿元,仅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高达858.65亿元,为推动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08年,建成城市道路1990.5公里,面积4257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5.19平方米;全区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已为158.94万吨/日……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8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由2002年的14.35%增加到33.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02年的4.02平方米增加到11.69平方米。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9平方米,居住档次和设施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到2008年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不含安居工程)68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6200多套、建筑面积达30.33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13600多户,初步实现了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应保尽保的目标。2008年,宁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932元,分别是1958年346.1元和1978年464.2元的37.4倍和27.9倍。
城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末,全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达43个,公共图书馆21个,文化馆25个,博物馆5个,基本形成以演出业、文化娱乐业、网络文化业、艺术培训业为支撑的城市文体活动平台;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9%和96.8%;全年全区地方出版报纸20种,出版杂志35种,出版图书460种,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截至2008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已达2924所,有卫生机构1601个,共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4所,覆盖85%以上的城市居民,全区城镇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加快公用通信网的建设和技术改造,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全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市辖县)邮政业务收入3.24亿元,家用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业务发展突飞猛进。
交通网络日益健全,居民出行方便快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干,由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形式组成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体系。到2008年年底,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1008公里(含村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铁路建设从无到有,2008年全区铁路运营里程由1958年的361公里增加到783公里,铁路设施和技术装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08年底,已开通民用航空线28条,通航里程6.1万公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管道运输作用凸显。截至2008年年底,已拥有输油(气)管道1160公里,原油加工量190.6万吨,输送天然气12亿立方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显著作用。
全面建设沿黄城市带(群),城市经济叠加效应日益显现。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举全区之力,建设沿黄城市带(群)、打造黄河金岸,全力提升沿黄城市带(群)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使更多中南部地区人口向沿黄城镇流动,有效解决贫困问题,推进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目前,沿黄城市以全区57%的人口,43%的土地聚集了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9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全面展开,使宁夏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作者马建民 系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