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这标志着我国大陆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而在2010年,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还分别是66979万人和67112万人。
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表明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变化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还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但在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中,也要着力避免两种“城市化陷阱”,一种是类似拉美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因为城市化是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的,拉美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造成了城市中贫民窟的大量出现;另一种是类似非洲国家的“贫困城市化”,非洲很多国家在经历了城市化改造之后,并不能把现代文明提供给城市居民,反而使农民失去土地,造成了新的贫困。
目前,中国的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很多农民工在进城后并没有享受到市民的待遇。而要真正做到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需要许多政策措施的配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得以解决。以就业为例,理论上说,每两个农民工进城,就需要新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中国城市人口首超农村提醒我们:一方面,要防止世界各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大军”。一定要扎扎实实发展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使得城市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要尽快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使得已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让他们与城市人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总体而言,虽说城市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但城市化的推进也对中国经济提出一些新的挑战。比如,随着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今后国内城市化进程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增速下降,加上城市人口老化,会导致“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到2025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较快发展,就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