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城市的由来
2009年8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省无锡市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感知中国”战略,“感知中国”随后即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
城市是国家战略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面对源于能源消耗、交通运输等环节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成为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鉴于此,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建设,而中国也提出了感知城市概念,推动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思潮向政府和企业行动的转变,未来,感知城市将成为城市努力打造的新名片。在中国,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下,感知城市建设已全面启动,这一热潮正改变着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
中国感知城市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
截止到2011年5月,我国在建的感知城市数量已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的感知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74%。其中,环渤海地区有9个,占总数的26%;长三角地区有11个,占总数的31%;珠三角地区有6个,占总数的17%。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突出,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各城市开展感知城市建设以抢占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长三角地区是物联网产业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感知城市建设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支持。珠三角地区是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密集地区,RFID及M2M应用十分广泛,广东省统筹建设感知城市,促进物联网的应用市场。中西部各中心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政策扶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建立基地及园区,聚集企业及人才,以此推动感知城市的建设。
感知城市建设呈现三种模式
1、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
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是在感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出台物联网产业扶持政策,大规模建设物联网产业聚集园区,吸收、培养科研人才,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一批示范项目,按照先培育产业发展,再拉动社会应用的模式来进行感知城市的建设。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进行感知城市建设的城市包括无锡、杭州、合肥、济南等。
2、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
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是在建设感知城市过程中,大力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铺设光纤骨干网、实现有线网络入户、无线网络覆盖公共区域,增加网络带宽,提高网络覆盖率,推进三网融合、大规模部署无线信息采集设备,以建成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互联互通的城市信息网络。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来进行感知城市建设的城市分别是:上海、重庆、南京、厦门等。
3、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
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是在建设感知城市时,重点建设一批社会应用示范项目,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物流供应链、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一大批示范应用工程,建设一批示范应用基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进行感知城市的建设。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来进行感知城市建设的城市包括北京、沈阳、苏州、宁波、武汉等。
感知城市发展走势日渐清晰
1、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应用相互促进的倍增效应将逐渐显现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是物联网产业的主要聚集地,研发机构众多,产业基地密集,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为社会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和方向,带动了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同时,大规模的社会应用将为物联网企业带来收益,并为企业指明新的研究方向,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相对其他地区单应用或单产业的模式,促进效果更加明显。
2、内陆城市将通过加速感知城市建设,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内陆城市的感知城市建设相对沿海来说起步稍晚,但是受沿海地区的带动作用,借助政策的扶持,大部分城市纷纷发展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建立产业基地和园区,确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加速感知城市的建设。通过感知城市的建设,拉动内陆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渐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全国感知城市的建设将出现遍地开花的景象。
3、感知城市建设投资将愈加理性、特色将愈加鲜明
各地政府在感知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借鉴国内外感知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汲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城市定位,冷静把握建设重点和方向,在做好前期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具有最高产出的感知城市建设上,扎实推进社会应用,不再单纯模仿其他感知城市的建设,而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以获得更好的城市竞争力。
策略决定感知城市建设成败
1、切实可行的规划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基本前提
规划是任何事业能得到良好发展的龙头,制定详尽科学的规划,准确定位城市的竞争优势,把握外部发展环境,抓住建设重点,避免重复建设,详细分解建设任务与实施路径,并把规划上升到政策高度,保证规划的落实,是感知城市能建设成功的前提。
2、充足的资源投入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感知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有专业的领导建设团队,并适当的进行财政倾斜,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产学研各方热情参与,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保证有充足的人、财、物、政策资源投入到感知城市的建设中去。
3、良好的产业发展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有力支撑
良好的产业发展,可以为感知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产品支持,提供更多的科研力量支持,提供更多的示范项目及实践经验;官产学研配合紧密,可使企业的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转化为经济效益,为成功建设感知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4、有利的发展环境是感知城市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有利的政策环境,能拉动感知城市的建设并为之保驾护航;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能为相关产业提供快速发展的温床;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能吸引更多的感知城市建设科研力量;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感知城市建设的润滑剂。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积极的发展环境,能够保障感知城市的建设顺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