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专项监督组调研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正有力推进,大型居住社区配套设施也在加快建设。但大型居住社区项目大多选址偏远,周边缺乏产业支撑,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需要一定时间,通勤时间和交通成本的增加,以及生活上的不便,使得大型居住社区的入住率不容乐观。另外,本市公共租赁房所处位置和租金缺乏优势,也难以将租赁人群吸引到大型居住社区。以曹路基地一期今年5月统计的居民入住情况为例,计划供应住房8751套,实际领房6785套,入住4325套,不足一半;其中,出租1610套,实际居住人数中40%为外来人员。
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也表示,保障性住房房源供应和需求还不能有效匹配。从共有产权保障房几次申请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受理情况来看,住房困难对象申请数量有限,且对房源供应区、价格的敏感度较高,每批申请对象中,都有一部分家庭由于房源等原因而放弃选房。
“要以需求为导向,把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和规模。”调研组建议,对各类保障房住房政策受惠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需求层次结构、住房消费心理等加强实证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类型供应对象的不同需求确定保障形式,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规模与总体需求相匹配,加强供应管理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并加快研究落实各类保障性住房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要多渠道筹措房源,公租房选址要尽可能满足上班族的需求,不要过于偏远。也可借鉴外省市经验,探索社会化收储方式,开拓公租房的房源。此外,做好保障房住房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市交通、人口规模等相关规划的配套衔接,进一步深化产城结合,依托产业解决就业问题,使居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