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的城镇化道路已经走到尽头,这点在云南更为突出”, 云南经济研究院院长、省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段钢20日在昆明举办的长江商学院夏季论坛上如是表示。
段钢指出,按照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城市、工业园区扩张“摊大饼”的方式——完成城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实践也证明这完全是一条死路。云南全省的平坝区(1平方公里以上的平地)面积只占6%,这意味着如果按照“摊大饼”的方式实现城镇化,不到20年云南就没有地了。
然而,云南城镇化任务十分紧迫。据了解,目前云南城镇化率为35.9%,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余个百分点,在“十二五”规划中,云南计划城镇化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即使这一规划能顺利实现,到“十二五”末期,云南仍将比全国水平差6个百分点。
“云南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一条新的城镇化路径”,段钢表示,可以将这一路径概括为“山地城镇化”或“工业上山”,对此云南省政府已经决策批准。
实施这一城镇化道路的关键在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此前多数城镇在平坝区“摊大饼”式扩张,云南全省平坝区土地已有30%被工业建设占用,平坝区优质耕地减少势头迅猛,虽然实现了占补平衡,但“占优补劣”、“占坝补山”突出,未来随着建设用地需求进一步激增,保护耕地的压力巨大。
为此,段钢表示,云南必须坚守住8度以下的平坝区耕地,在这些地区避免城镇“摊大饼”式扩张,留下优质耕地,而25度以上的山区应当退耕还林,作为生态屏障。
“重点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土地是8—25度的低丘缓坡”,段钢指出,云南这部分土地面积并不少,大概占37%。
目前云南省已探索建立了十余个山地城镇,如昆明市宜良工业园就建在低丘缓坡地区,在段钢看来,这种“工业上山”的新型土地利用方式,发展成熟后可能会带动产业链分布及发展方式的深层转变,而这正是一个城镇化发展“比较良性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