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郭增利:购物中心粗放式发展存隐忧
时间:2012-06-18 13:59:23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温莎 

a22539788e271153d38bf5119e203724.jpg

人物简介:

    郭增利: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亚洲购物中心协会轮值主席、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指出,以零售房地产中的购物中心为例,根据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2011年的统计,中国的城市化率和购物中心发展变化的曲线基本保持一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城市化存在“伪城市化”现象,购物中心因此也存在区域性过热的问题。购物中心的区域性过热更多是由于政策“瘸腿”、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的。购物中心在局部区域过于集中,与城市规划脱节,包括购物中心的数量和结构,都或多或少与城市商业设施规划缺位存在一定程度关联。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观念还相对落伍,重视引资而忽视招商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在商业用地投放过程中,在较短时间内投放的数量较为集中,阶段增量明显,在购物中心开始招商后,就会面临很多困扰,比如同一个零售品牌原本在一个城市开三家店就足够,结果多达30家开发商都想引进这个零售品牌,造成零售商与开发商无法达成一致,进行有效对接。

    他强调,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学习所谓的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商业设施规划、控制好项目投放节奏、明确购物中心定位目标等相应的政策来引导。

商业地产应细分产品和市场

    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从严的背景下,住宅地产投资被挤出市场,不少投资者开始转向商业地产。2011年,仅前10个月商业地产的投资完成额就已达7956.55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的投资额,为不断降温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但郭增利对商业地产是否过热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我们首先要明确商业地产的概念。商业地产产品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购物中心、大卖场、商业街、主题商场、酒店、专业市场、写字楼等,所以谈论商业地产的区域性过热的问题不能以偏概全。

    他说:“7956亿元这个数据包括了购物中心、酒店、商场和写字楼等在内的多种商业房地产形态的总和。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写字楼价格一路上涨,写字楼的供应量与需求量基本平衡,前景非常看好。但以这个数据来衡量商业地产的发展是不科学的,一定要分开,不能笼统地分析,这样可以避免对市场判断出现偏差。”

    在国外,零售地产是使用比较多的概念,泛指用于零售业经营的地产形式,这是狭义的商业地产。他强调:“作为零售业地产的主要形式,购物中心是商业地产绝对的核心部分。”

    “目前,就中国部分城市的购物中心来说,实际情况是总体的供应量大于零售商实际需求,也可以说是有效供应不足,无效供给过剩。”郭增利对想进入购物中心的投资者提出忠告。根据世邦魏理仕4月下旬公布的房产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在建购物中心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据有关媒体引述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20元人民币,折合2130美元,不及美国同期人均消费规模15580美元的1/7。我国购物中心的供需平衡情况并不乐观。

    就这一状况,郭增利提醒说:“一个城市可以在一年内建设20个购物中心项目,但没有哪一家零售商可以一年内在一个城市里开20家店。由于综合成本上升快,营业额下降等原因,零售商的利润在下降,许多大型的零售商都回避了一些有风险的项目,所以就购物中心来说,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购物中心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

    在谈及购物中心怎样能够在中国健康蓬勃地发展,郭增利认为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他说:“一个商业中心的建设到开业,从大的方面来说至少涉及到6大部委,从小的说可以到街道办事处。”发改委负责重大项目的审批,银监会负责资金的监管,住建部负责规划、建设,商业经营则隶属于商务部,交通部协调交通等等。这么多复杂的程序与部门,很容易导致城市商业设施的规划和城市功能定位出现偏差与失衡。

    郭增利强调,“脱离了城市规划的商业网点规划是不存在的,购物中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来进行统筹协调。” 

    一方面,从城市的角度上看,购物中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房地产项目,而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它的作用是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便利,使城市更适合居住。政府从总体上的规划和把握可以使土地的贡献得到最大化的呈现。这就意味着,通过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给城市带来一些闪光的东西。除了税收的收益之外,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的传播,都可以通过购物中心得到发展。郭增利一直强调,购物中心理所应当地、无条件地成为城市的百年建筑、百年商业。

    另一方面,从开发商的角度看,逐利是无可厚非的,一般的开发商不会考虑投资可以为城市、为市民带来什么,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相关政策的限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核心项目,如果能够借助政府强有力的控制,既可增加开发商的安全性,也使购物中心对城市的贡献得到了最大化的保障。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郭增利遗憾地表示:“政府性的投资在商业和流通领域基本是没有的,政府出让土地,获取利润。开发商建设购物中心的目的是使土地增值。大家都只是一味地追求利润,缺少政府在总体上的把握和宏观的调控,就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招商难、恶性竞争、交通堵塞的问题比比皆是,许多购物中心并没有达到城市发展需求。”

外国投资者成功源于专业

    中国的大型购物中心从开发时代向运营时代转变,从地产开发模式向商业不动产价值提升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大中城市盲目热衷于兴建超大型购物中心,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无序发展,经营陷入误区的种种问题。郭增利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式。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准备。投资购物中心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城市,而城市化率是所有的国内开发商在投资时都会参考的指标。但是,许多国外的开发商在选择一个城市对零售业地产进行投资时,会根据现场实际的调研,并不会参照现有的数据。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市场调研方案。例如,有的开发商调查一个城市可乐的销量,他们认为这代表了地区的消费能力。除此之外,外国的开发商在起步时就会进行严格的选址,考虑购物中心所需的规模,进行市场定位,考虑需要进驻的品牌,做好充分的有科学依据的市场调研,这使得他们的产品与市场很吻合,具有极强的对接性,在投入的初期就会被市场所接受,风险系数?低。

    第二.购物中心的建设要体现城市文化。国外的许多知名购物中心都是由老建筑改造的,比如伦敦的哈罗德百货,旧金山的The Cannery。这些知名的商场除了使用功能外,还可以从建筑的角度,体现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不朽的作品,可以上百年屹立不倒。而在中国,许多开发商只是看到土地的价值和未来的增值,甚至认为土地可以在短时期内增值。他们建造购物中心的目的只是在于留住土地。当土地的价值远远高于房地产开发价值,甚至高于商业经营价值时,这样的零售地产生态环境就是不健全的,是不利于购物中心的长期发展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百年建筑,百年商业。”来呼吁人们重视购物中心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购物中心的利润是可持续的。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基本是把购物中心作为一个长线的战略性投资,每年的收益保持在3%—5%之间,大家也会对这个数字很满意。但在中国,10%的回报率也不能满足投资人的需要,也就是说,投资者太急功近利,要求的期望回报率过高。当没有达到期望时,就认为是失败的。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郭增利说:“当前,购物中心作为引领零售业发展的新贵,在我国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似乎不能抑制商业地产的热度,全国各地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或商业中心的建造你追我赶、遍地开花。

    合理借鉴国外购物中心的成功模式和运行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购物中心的建设进行必要的政府调控与干预,可使购物中心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在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今天,中国的购物中心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