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我们就如何办好《城市化》杂志拜访了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音,在交谈中我们被他广博的学识和专业的精神所感动,他对《城市化》杂志乃至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关切则表露无遗。
城市化问题需要公众参与广泛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按照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我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43%提高到2010年的34.17%,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9.68%。不论是34.17%还是49.68%, 中国都是世界上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们的城市化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半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
陈音认为: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这一进程不仅对中国,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21世纪的重大事件。本世纪内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大国都将完成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也就意味着人类将总体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化的过程将伴随着环境、社会、生态、人文、经济、文化等等方面不可逆转的深刻变革,这些变化都是不能试验、不可重复的,成功与失败都会长久地影响未来的城市。
陈音指出,《城市化》杂志正是敏感地抓住了中国当前“城市化进行时”这个重要历史时刻,开辟了在这一领域研究讨论的一个平台,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尽管在学界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到政治体制、法制建设、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等制约,有太多的弊病和失误,但社会历史的发展往往就是如此,它自有自身的规律,不会等你想明白了再发展,也不会顾及个体的情感。如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教授所言:理性地看待和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的种种问题可能更有建设性,更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业内人士,陈音认为“城市化和房地产开发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远不能相提并论”。他解释说,城市化离不开建设活动,但城市化涉及的问题绝不仅是盖房子,而是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限于国情,中国的开发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非常有限。即使是一些号称造城的开发项目,实际上也是在建住宅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因为城市不仅是居住生活的地方,城市的繁荣有赖于产业的支撑,产业衰落的城市也将衰败,底特律等北美工业城市的窘境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社会、文化方面的种种负面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进而有反对城市化的呼声,陈音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城市化与现代化相伴而生,我们无法将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中国农村衰败现象不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传统文化也不是只能根植于乡村。”
“以上这些论题都说明,城市化是一个需要广泛讨论的话题。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社会发展进程一样,城市化为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中也会丢掉许多我们本应珍视的记忆。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地予以解决,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拆掉国贸饭店缺乏远见但无可厚非
拆迁是城市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象,在中国,拆迁事件往往会成为社会焦点。近期北京国贸饭店将被拆除再次引起媒体的关注。陈音对此评论道:“国贸饭店的建筑寿命100年应该没有问题,但只使用了20年多就要被拆除,不久前刚被拆除的中粮凯莱酒店也是同样情况,媒体和业界有许多批评声音。地处CBD核心区的商业建筑需要用市场的、商业的价值判断来决定它的去留。在原有建筑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时,拆除重建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如果是历史文化建筑就要另当别论,不能从单纯的商业价值判断。”
在希望理性看待国贸饭店遭拆除的同时,陈音表示,从可持续观念考虑问题,继续使用有价值的建筑无疑是正确做法。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缺乏足够的远见。“纽约的曼哈顿也是在不断地拆旧房子、建新大厦,但城市的基本格局,中央公园、市政路网百年来没有大变化,仍然能适应今天社会的需求。”
陈音认为,国贸饭店的拆毁之所以能够接受,除了商业规律、市场行为之外,它不牵涉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一个因素。国贸中心原是北京金属结构厂,这个工厂对新北京的建设有过重要贡献,但在国贸建设前已经整体搬迁,没有留下什么历史遗迹。国贸饭店作为一个标准酒店不具备特殊文化价值,拆除也就不会有什么争议。如果换做紫禁城边的四合院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任何拆改都必须十分慎重。
《城市化》杂志应注重可读性
访谈中,陈音对于《城市化》杂志提出了很多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城市化》杂志既可以办成学术研究性刊物,也可以办成为地方政府和从业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案例等的实用工作指导丛刊。城市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议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化》杂志有太多的事情可做。
陈音表示,《城市化》作为一本报道性的刊物,虽然需要敏锐犀利,跟随热点,但作为一个严肃的公共议题,文章应该更专业、更有深度,提高专业方面的可读性,使之能够成为中国市长们的必备读物。
他建议《城市化》杂志做出年度规划,可以每期围绕城市化主题讨论一个专题,如人口迁移、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市政交通、城市更新、城市文化、能源供应、城市物流等等,每一个专题都有可能展开广泛的讨论。陈音希望杂志能有几个高水平的专栏撰稿人,就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或是点评不同的观点,或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一个万全的路径设计,它将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前进”。
对于《城市化》杂志将要开设的“茶话”这样一个对话栏目,陈音很赞成。他说:“严格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中国城市化的亲历者,北上广等大城市中土生土长城市人并不多,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市化故事。如果每期都有这样一个对话会很有意思,也许是一个北漂的大学生,也许是一个来城市的务工农民,或者是第二代、第三代的城市人,但在自我介绍时总会习惯地说‘我是××人’,告诉对方自己的户籍地。这些人的故事会给人们描绘出一个更生动鲜活的城市化,也会提醒决策者,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幸福,而不只是盖高楼、修马路。”
陈音还建议说,尽管总体来讲,中国城市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城市的规划水平可说是除了遗憾还是遗憾,但中国仍能找到一些优秀的城市发展案例,如果每期杂志能介绍一个国内外成功的城市发展、城市更新的范例,对我们的城市化建设也会产生积极的借鉴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