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武汉棚户改造拆多建少被质疑意在卖地
时间:2012-05-10 10:36:01  来源:新京报  
    “棚改”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保障房中一个大类。

  2011年要求开工新建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中,并非只有人们熟悉的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还包括400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

  武汉市2011年的棚改住房建设任务,占整个保障房任务量的四分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当地一些“棚改”工程处于城市黄金地段,原本的保障安居工程,变成政府储地卖地的拆迁工程。其中,“汉西建材片”建于2009年的楼、“非金属公司片”建于1999年的楼,均被纳入棚改。

  当地居民反映,“汉西建材片”已拆迁的居民都被“货币安置”,由于补偿低而买不起房,从而造成拆迁户市民事实上的住房没保障。

  对此,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拒绝回应。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王珏林曾对媒体表示,“棚改”要达到居民改善和保障居住的目的。地方政府不能为了得到棚户区的地,只拆不建,一拆了之。

  78岁的孙国强,说起自己的保障房,眼含泪珠,他觉得自己被骗了。

  孙国强住在武汉硚口区的太平洋社区。按照武汉去年完成的11.8万套(户)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其中有3万户棚户区改造,太平洋社区被纳入棚改项目。

  2009年11月23日,一个叫“武汉战友房地产咨询公司”的拆迁公司进驻这里,给孙国强六张白纸,要求签名,按手印。

  拆迁公司承诺,他们有资格在“汉口城市广场”买到一套“动迁安置房”,2010年底可以搬进去。

  因为不堪拆迁办“骚扰”,孙国强同意签字。随后,白纸被拆迁公司拿走。孙国强领到53万元货币安置补偿款,开始等待安置房建成。

  如今,两年半过去了,孙国强仍没等到安置房。他去信访办反映情况。信访办告诉他,不会再有安置房了,因为他已选择“货币安置”。

  目前,孙国强仍在外租房生活。

  新楼被“棚改”

  陈忠超所住6层新楼建于2009年,搬入不到2个月被通知棚改,他不同意,遭刀砍

  太平洋社区,临近武汉汉西建材市场,是商贸集散地,随着附近中央CBD的开建,如今已是黄金地段。

  和孙国强一样,工程师陈忠超的住所,也被列入“汉西建材片”棚户改造。但和孙国强不同,陈忠超拒绝签字,即便他被打断了手臂和胸椎。

  陈忠超是原武汉汽配厂的高级工程师。

  武汉汽配厂是破产特困企业。老的员工宿舍楼很破旧。2007年,陈忠超等人向武汉市申请利用自有土地集资建房。职工人均集资5万多元,建起5栋新宿舍楼,共200多户。2009年完工,5月-10月,职工陆续装修搬入。

  陈忠超他们搬入不到2个月,被通知要被棚改。

  今年4月18日,在他家楼前,记者看到,这是一栋6层的崭新住宅楼。外墙青灰色涂料,楼裙贴有仿大理石墙砖。四周建有乳白色的铁制围墙。小区花园地面铺着彩色花格地砖。

  “有好多户人家还没装修好,就要被拆迁”,陈忠超说,小区的5栋住宅楼是他牵头,找施工队,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他说,他们当年土地没有花钱,仅建房成本价就要4180元/平方米。但拆迁办告知,评估价只有5300元/平方米。

  陈忠超不同意签字。

  2010年7月24日,陈忠超他们发现小区围墙被人破坏。报警后,警方在拆迁办仓库发现一段被拆掉的围墙。

  就在警方带陈忠超和拆迁办2个工作人员去派出所路上,陈忠超遭到6个人阻拦和殴打。判决书显示,他被6人持砍刀、铁棒殴打,导致手臂骨折、胸椎骨折、颅脑损伤,构成10级伤残。2010年8月,两位凶手被判刑一年半。

  陈忠超的邻居沈成英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该社区居民两年来被殴打、骚扰,家居被破坏的统计清单,共50多起。

  “如果真是国家建设需要,我们一定会配合,哪怕牺牲一些利益。但是我们这里既不是国家建设项目,拆的也是新房。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沈成英说。

  棚改面积扩大数倍?

  陈忠超所在的“汉西建材片”土地,已在武汉市商务局官网上挂牌招商

  沈成英和陈忠超等质疑他们社区棚改的合法性,并组织居民,统计太平洋社区棚改片内的房屋建设年代。

  结果显示,1213户中,只有90户属于60年代搭的一层棚户房,占比7.4%。其他基本为上世纪90年代之后新建的单位集资房和福利房。其中5栋建成1-3年后被拆除。没有一栋“筒子楼”。

  孙国强原先住的楼,建于1985年。2009年,孙子要结婚,孙国强还把房子重新装修。刚装修完,便被棚改。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王珏林曾对媒体表示,国家对棚户区有严格界定,一般是老矿区、老林区当初搭建的简易房,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年限长、基础设施短缺或老化。

  硚口区住保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他们的标准是,旧房(建成20年以上)率达40%即可进行棚改,而不一定是搭盖的一层简易棚户房。

  武汉市住保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说,武汉市没有这个标准。

  “棚改”,被称为“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住建部、发改委等5部委曾发文规定,棚改工作要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严禁大拆大建。

  陈忠超质疑武汉的棚改“大拆大改”涉嫌违规。

  他们去硚口区,找领导对话,听到的说法是:在“汉西建材片”内,有已经破产的武汉黄鹤楼酒厂和武汉第一针织厂,共有土地107亩。2006年,武汉市政府准备拆迁这两个厂区,将其土地纳入储备。硚口区有领导提议:干脆把两个厂区周边的社区一并拆了,免得将来单独立项,拆起来麻烦,成本也高。

  于是,“汉西建材片”棚改面积扩大数倍。

  记者在武汉市商务局官网看到,“汉西建材片”被描述为“用地的市场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且被翻译成英文,正在挂牌招商。

  对于陈忠超关于棚改的质疑,记者多次到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求证。该局接待后,一直拒绝回应。

  “危改”中没危房?

  艾小贵家住江汉区,他住的楼是1999年建成,现以“危改”之名被纳入“棚改”

  武汉市2011年的棚改住房建设任务,占整个保障房任务量的四分之一。

  记者随机选择该市公示的几个棚改项目,调查发现,这些项目多被冠以“危改”、“旧城改造”等名义,进行商业开发或成为储备卖地项目。

  艾小贵,家住武汉江汉区航空侧路,那是1999年建成的框架结构楼房,现被作为危房,要求拆迁改造。

  艾小贵的住宅楼属于湖北省非金属公司。

  “非金属公司片”也是武汉市列入2011年度棚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之一,共745户,整个片区由非金属公司、湖北省第二建筑公司和湖北省建材公司3个单位的宿舍区组成。  记者获得的该棚改区的拆迁许可证显示,这是一个“土地储备(危改)”项目。

  当地小区居民徐蕾说,拆迁办所称的危房,是13栋2层楼的独栋小别墅型房屋。

  那些房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当年的厅局级老干部、老红军福利房。每栋房屋按苏式结构建设,墙面“拉毛”。

  徐蕾介绍,他们统计过,这个片区内745户的房屋中,上述13栋老房共210户,加上沿街搭建的棚户门面房约70户,全部只占整个危改片区的37%。

  “其余都是80年代和90年代之后建设的新房。”徐蕾说。

  徐蕾认为,他们那儿没有危房。

  按照国家法规,危房改造需要住户提出申请,危房鉴定站出具危房鉴定报告。

  徐蕾表示,他们没有提出过鉴定申请。

  他们向拆迁办要求查看鉴定报告,但拆迁办“一直拿不出来”。

  记者去武汉安捷龙拆迁安置公司核实情况。该公司负责此处拆迁。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只是拆迁代办单位,无法向记者回应。

  负责改造该地块的江汉区国土局,也拒绝向记者回应居民的质疑。

  “任务多,没办法”

  汉正街“棚改”被指拆迁程序违法;武汉市政府一官员表示,确实许多房子不该拆

  武汉著名的汉正街,被纳入当地2012年保障性棚改项目。

  宋永安兄妹9人住在这条街上,那是栋6层楼房,包括110平方米的住宅和600平方米商铺,设施完好。

  宋永安拒绝搬迁,他认为在该棚改项目中,市国土局违法,并向法庭提起诉讼。

  国家在“城市规划法”中规定,建设项目要先批准立项,再申请、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再向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宋永安提供的文件显示,汉正街的棚改项目,程序完全倒置。

  它是先于2007年4月13日,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批准文件;再于2007年5月15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最后于2007年5月21日,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宋永安认为,这严重违法。

  宋永安还在诉状中提出,《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应该由市发改委作出批复,但汉正街的棚改项目,则是由“武汉市城市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下发的批复文件。

  该办公室已被撤销,职能被合并,组建了武汉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该局未作回应。

  宋永安一审败诉,判决书中并没解释宋永安提出的疑问。宋永安仍在上诉。

  2011年3月5日,宋家被强制拆迁。

  宋永安提供的文件显示,目前其房屋仅被按照建材价值进行鉴定,鉴定价为23万元。

  宋说,目前在汉正街,商铺每平方米的单价,就在15万元以上。

  “我们全家从清代就在这栋老宅基地上生活。”房屋被强拆后,宋家无法经营商铺,断了经济来源。

  “我们也认为很多房子不应该拆。但上面下达的任务那么多。我们也没有办法”,武汉市政府一位相关负责官员对记者称。保障房任务是按类分解下达,棚改的具体任务数也是上面下达的。

  记者获悉,2012年该市棚改目标更是扩大到3.2万户。

  记者统计发现,在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等武汉中心城区,棚改占全区总保障房任务大约为50%。

  被强制“货币安置”

  居民沈成英说,“汉西建材片”已拆迁的2200户都是“货币安置”,补偿款低买不起房

  拆迁时,家住江汉区的艾小贵曾被告知,以后还可购买安置房。

  但武汉市江汉区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江汉区是武汉市核心城区,寸土寸金,政府拆出来的地是要卖钱的,不可能拿给拆迁户还建安置。

  江汉区住保局住保科长张腾称,该区多数棚户改造都是货币安置,被拆迁户拿钱走人。政府不再负责给他们提供房源。

  武汉市住保局相关负责人认可了上述说法。

  家住硚口区的沈成英也遇到这种情况

  据她介绍,目前“汉西建材片”已经拆迁2200户,全部被强制选择“货币安置”。

  沈成英曾想,“如果有异地安置房也行。”

  负责此处拆迁的武汉战友房地产咨询公司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已拿钱了,应该自己去买房。”

  沈成英说,“汉西建材片”的协议是没有安置房的承诺。而且签完字,一式7联的协议都被拆迁公司拿走了。

  孙国强拿着53万补偿款,他说,这些钱在区内根本买不到一套三居的房子。

  记者统计了武汉市几个中心城区的棚改项目,其拆迁补偿标准均为周围商品房价格的一半。

  沈成英说,因为评估价偏低,被“货币安置”的棚改户们拿到补偿也没有能力买到房。

  迫于压力,拆迁办给一些拆迁户开具“动迁安置房”点房确认单(简称“点房单”),称他们的安置房在汉口城市广场。

  沈成英拿到“点房单”,发现上面是拆迁办盖的章。

  沈成英说,按照法律规定,应该由拆迁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安置。

  更让沈成英等不解的是,有居民去汉口城市广场寻找自己的房子,发现点房单上安置房在16楼,而现场的楼只有15层。有的居民甚至发现自己“点”的房子已经被人装修。

  沈成英说,他们了解到,汉口城市广场的那些房子,是早已规划好用来安置武汉精武路等地拆迁工程的经适房。汉西建材片是临时扩大拆迁规模,并未规划安置房。

  硚口区政府拒绝向记者证实,到底有无“汉西建材片”的动迁安置房。

  “不能只拆不建”

  低保户王巧云被棚改后,只能租棚户房;住建部王珏林表示,棚改要保障居住

  在“汉西建材片”棚改中,太平洋小学被拆掉。沈成英介绍,这所小学是新建的,目前数百名孩子被安置在临时房内上课。

  “棚改”后,王巧云住进了真正的棚户房。

  她以前住在“汉西建材片”汽配厂宿舍区。2008年,这栋楼进行危房改造,花光了她所有积蓄。

  王巧云先天胸椎残疾,无法行走。家里吃低保。她靠用残疾人三轮车拉客赚钱,供儿子读书。

  王巧云说,2010年拆迁开始后,她被告知如果不签字,就取消低保,取消代步三轮车。王巧云害怕,便签了字。

  王巧云带着儿子,找到硚口区一处棚户房,月租200元。现在,王巧云的低保主要用于交房租。儿子读不起书,外出打工。

  沈成英介绍,目前“汉西建材片”已经拆迁的2200多户,要么投亲靠友;要么自己寻找便宜的房子租住,“居住条件比棚改前普遍变差了”。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部副主任王珏林曾对媒体表示,国家推行棚改的原意是改造过去年限长、基础设施短缺或老化的棚户区,达到改善和保障居住的目的。地方政府不能为了得到棚户区的地,只拆不建,一拆了之。

  王巧云虽然领到拆迁补偿款,但一分钱她都不敢动。即便如此,王巧云依旧很担心,那些钱越来越买不到房。王巧云说,“我们被改得越来越不保障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