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牛庄镇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
时间:2012-04-26 12:15:11  来源:城市化网 

    牛庄镇是东营市五个省级中心镇之一,距离中心城15公里,以辛河路为主干的道路网络完备,交通便利;还是吕剧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开展“三网”绿化工程、绿化家园工程、生态文明村创建等工作,新增林地1万余亩,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过连续数年的土地整理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相继组织开展了以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惠民工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注重完善优化城镇功能,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坚持走产业园区化发展道路,规划建设了高效生态农业园、新型工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等涵盖一二三产的三大产业园区,产业载体丰富。承担了国家级五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将新建4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1.2万人集中居住,同期实施田水路林一体化整治,为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该镇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地热等资源,石化等传统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城镇综合开发程度不深,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平安建设,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也为创建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庄镇在2011年就提出了创建低碳生态示范镇的工作目标,并重新修订了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新能源科技开发院以及德国倍威垃圾等离子气化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和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2012年,东营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后,牛庄镇将“低碳生态示范镇”提升到了“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的发展层次。未来五年,牛庄镇将坚持“党建统领、项目带动、五转五化、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产业培育突出生态特色,环境保护突出生态优化,文化传承突出生态文明”,重点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园、新型工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生态林业涵养区、吕剧文化传承基地等“六大功能区、一个基地”,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全力创建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

    突出抓好三大园区建设,着力培育生态产业。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作为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建设的重要标志,秉承“以良好环境吸引先进技术,以优势企业形成集群效应,以特色园区带动产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打造生态产业园区,2012年园区投资将达到27亿元。

    一是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园。园区规划占地2万亩。投资4亿元,建设蓝海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基地,构建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长安集团农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投资2.7亿元,实施生物气新能源示范项目,种植推广能源作物,建设生物质能源生产装置,形成733万方/年的产能。投资1亿元,建设宋氏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打造农业产业龙头,带动全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生态观光、绿色餐饮和有机蔬菜种植,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档次,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建设新型工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1万亩,投资100亿元,重点发展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设集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仓储物流服务等于一体的生态型创业园区。三是建设牛庄现代商贸物流园。园区占地1千亩,投资10亿元,综合运用政策拉动、商业运作、市场开发等手段,重点抓好烟台农资物流业、渤海钢铁物流中心、牛庄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

    突出抓好三明湖生态园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生态文明。坚持生态优先,普及低碳理念,彰显碳汇主题。投资6.8亿元,建设国家级碳汇研究机构,即中国碳汇研究院山东分院、中国碳汇基金会黄河三角洲碳汇基金专项办公室、黄河三角洲碳汇交易所,满足碳汇研发、宣教、展示的功能。同期实施碳汇示范林、碳汇广场建设工程,打造生态东营名片。以碳汇大厦项目为龙头,以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植物组培繁育中心为依托,整合杜北水库及物探公司四分场土地资源,规划建设2万亩现代林业涵养区。逐步建立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优化深度融合。

    以“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大力培树生态文明。深入开展“低碳社区”、“低碳村庄”、“低碳乡镇”等系列创建活动,加快低碳理念、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2012年,完成黄河三角洲耐盐碱苗木组培中心及5000亩基地建设任务,完成五万亩项目区生态林网建设,完成2万亩生态林业涵养区总体规划。实施生态文明村创建,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和文明模范评选活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

    突出抓好城镇功能提升,着力构建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把完善提升城镇功能,作为建设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的重要内容,建设新型城镇社区、民生园区、教育中心园区,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强化辐射带动能力,打造低碳生态文明镇样板。一是提升城镇设施。投资1亿元,实施聚华路、辛河路、产业路改造提升工程,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和亮化;推行BGT等离子气化垃圾及无公害发电技术、地源热泵与太阳能辐射板复合利用、风光互补与LED路灯技术、雨污处理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优化城镇功能。投资1.5亿元,建设教育园区、民生园区,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建设新型城镇社区。投资10亿元建设新城家园、贾刘社区、牛庄社区等三大社区,实现镇驻地10个村庄1万人集中居住。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引入低碳理念和技术,充分整合城乡各类资源,有序推进人口、产业向镇区集中,提升城镇居住区品质,构建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2012年,开工建设区二中、牛庄中心小学、幼儿园,加快建设绿色教育园区;完善提升敬老院功能,启用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和谐民生园区。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提升城镇形象。新城家园一期实现入住,二期达到入住条件。完成贾刘社区100套廉租房及60套住宅楼建设主体。完成牛庄社区起步区260户规划建设手续办理,并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3亿元。

    突出抓好国家级五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着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投资14亿元,建设陈庄、前邵、西范、东庞等4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13个村庄合并1万人集中居住。在农村社区景观设计、景观绿化、建筑节能、物业管理等方面引入低碳理念和技术,普遍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绿色装修装饰材料及建设新技术。在4处社区各单独建立一座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综合利用节水和水循环利用技术等。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辐射板系统实现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并供应卫生热水。实施生物质能源工程,就地取材,通过玉米秸秆处理生产生物气供给居民生活用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00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品质施工,全力打造省内一流的“生态良好、产业优化、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

    2012年,完成陈庄社区977户住宅楼、东庞社区832户住宅楼及两个社区的公建部分主体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西范社区小学、公建及社区办公楼。前邵社区完成起步区迁占、安置、拆迁协议签订。年内完成投资5.3亿元。

    突出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加强和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人人享有公共服务,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2年,重点实施五万亩项目区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工程、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5000亩田间节水改造工程、4300亩土地整理项目、农村集中供水改造工程、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及幼儿园建设使用。着力优化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年内完成投资1.2亿元。

    突出抓好特色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吕剧文化传承基地。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成立一个吕剧文化研究所、建设一个吕剧文化广场、成立一个吕剧剧团、建设一个吕剧剧院、出版一系列吕剧文化出版物、开展一系列吕剧演艺人才培养活动。加快吕剧特色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产品引领社会风尚。强化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培育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掘利用红色文化、剪纸和草编等传统文化资源,借助生态产业发展,打造以吕剧文化为主题、生态观光和农事休闲为载体的特色旅游产业。2012年,募集吕剧发展基金,组织创作吕剧新戏,推动吕剧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吕剧活动,发展吕剧产业,建设群众文化中心,提升吕剧故乡知名度。

    创建低碳生态文明典范城镇是富有创造性的系统工程,牛庄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创建规划,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目标落实体系,充分整合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工作资源,融合多方积极因素,确保创建任务的落实。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共建重大事宜;将低碳生态理念导入低碳生态文明典范城镇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并结合总体规划,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五万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三大产业园区、新型城镇社区、三明湖生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整合油地资源、行政社会资源和项目资源、土地及企业资源,融合各方力量,综合利用各类低碳技术及新型能源、新型建材等,深化与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从技术上保障低碳生态文明典范城镇建设;采取合同能源管理、争取信托投资、实行商业开发、吸引社会投资等多种形式,满足低碳生态文明典范城镇建设投入;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营造创建低碳生态文明典范城镇的浓厚社会氛围。

    牛庄镇打造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文明典范镇,将引导一种以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利用技术、工程、产业化集成等方式,优化城镇化与生态发展路径,逐步建立覆盖全镇的整体能源管理体系,实现“零能耗城镇”目标,打造国家级低碳生态文明城镇建设典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