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3日电 《澳门日报》23日刊出社论说,青岛市日前公布将投资40亿元的“植树增绿”工程,引发风波。过往一般人认为,种树是好事,为何是次在青岛却遇到了阻力?从青岛种树事件可得知,政府采取的是行政单方面决策和专家决策方式。种树这一行为,在预算环节上,更适合公众参与决策,如此方可在事前消弭市民对资金投入量的疑问。
文章摘编如下:
青岛市日前公布将投资40亿元的“植树增绿”工程,遭到市民的质疑。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园林局随后在政府网站对此发表公开回应,称“由于植树增绿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忽视了前期的宣传和沟通工作,对居民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回应不够及时,引起居民和网友的不满,对此深表歉意”,同时反思了市政工作中的若干不足。
青岛投入40亿巨资大规模种树,引发风波。这一工程的出发点,是青岛方面计划在2014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过往一般人认为,种树总是好事,对植树造林这一块,内地不少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欠账”,种树通常都符合居民的意愿,为何是次在青岛却遇到了阻力?
从是次青岛种树事件可以看到,政府采取的是行政单方面决策和专家决策方式。但根据前面所述的原则,种树这一行为,更适合公众参与决策。另外更加关键的一点是,涉及到数十亿元资金的投入,在预算环节上,更要听取市民的意见,如此方可在事前消弭市民对资金投入量的疑问。
在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民众的参与要求,政府应该学会广泛听取意见,开门决策,积极正面地回应民众的诉求。青岛市对民众意见的回应,有可圈可点之处:当中迅速回应了市民的意见,对市民表达了歉意,表示将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市民监督——只要政府能真正把这些举动落实好,一个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就不难建立起来。
因此,政府各级部门人员在埋头工作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与公众的密切联系,通过良性互动实现科学决策,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