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步入“中速发展阶段”
时间:2012-04-16 09:17:11
来源:中国网
俄罗斯《生意人报》4月9日载文《刹车之路》,摘要如下: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似乎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不过,即便如此,中国仍然可以充当全球经济的火车头。除中国外,人们唯有期待科技进步了。
之所以说中国的迅猛经济增长即将画上句号,目前的放缓其实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理由很多。最重要的是人口原因。资本回报率将持续下降,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所剩无几。30年来,中国的资本投资几乎将剩余的劳动力资源使用殆尽。
日本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最好的前车之鉴。在人口方面,北京将很快沦落到与东京类似的情形。在日本,20—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与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从1973年的5∶1降至2006年的2∶1,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从8%跌至不足2%。
中国面临同样的危机,但滑向老龄化的时间要比日本短得多。目前,中国劳动力与老年人比例还是5∶1,但到2033年就会陡降至2∶1。这令一些非常现实而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例如,中国经济政策对人口现实的考量是否到位?目前,中国是靠大额举债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其预设前提是这一债务及利息的偿还者(即全体劳动者)要比所借来钱财的纯花费者(即退休者)的人数要多得多。
换言之,虽然中国的投资水平史无前例,但其回报率将日益降低,依赖国家投资生存的居民越来越多,而新劳动力却日趋减少。
中国未来即将面临的瓶颈如今已显露征兆。例如,在众多领域,工资开始水涨船高。另一表现是地区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这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不容乐观的人口局面偏偏又遭遇一些短期的不利因素: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以来积攒的信贷泡沫、银行坏账增加、欧洲因经济萧条对中国商品需求不振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困扰。
不利的国际市场行情与国内矛盾的叠加,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速转变。这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之大,与陷入萧条无异。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认为,中国可能会在2015年—2016年步入经济微量增长时代,即年均3%。
北京龙洲经讯咨询公司研究总监安德鲁.巴特森指出:“即便在近几年内,中国经济出现我们预料之中的放缓,它仍将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原因很简单,中国如今已是一个规模相当可观的经济体,每个百分点的增长便意味着更庞大的现实经济需求被制造出来。有数字为证:在2008年—2010年期间,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不到10%,内需增长了2.5万亿美元。这比危机中的美国和欧洲要多得多,也比中国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2005年—2007年期间还要多。”
放缓到什么水平,这也非常关键。在这方面,安德鲁.巴特森显然比迈克尔.佩蒂斯乐观得多,他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8%。即便如此,这也相当喜人了,足以推动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而北京势必会在世界上发挥更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作用,并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