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低危害”烟草制品研究该不该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结结实实较了一回真。针对30位院士联名抵制烟草技术参评国家科技奖这一事件,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态:要避免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吸烟,而不是用其他方法降低危害。国家科技奖应该鼓励保护老百姓的健康,不应该鼓励类似“低危害”烟草制品的研究。如此鲜明的态度,令业内外人士普遍击节叫好。
事实上,烟草业科研成果参评国家科技奖并非首次。据统计,近10年来,已有7项烟草领域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对这种情况,此前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去年某烟草行业的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曾遭遇强烈质疑。但在科学研究、科技政策这样一个门槛很高的领域,普通人的意见很难引起重视,即便是专家观点,也容易在部门管理的高墙前碰壁。这一回,有了来自卫生部门的权威声音,相信问题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平心而论,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主管的事务发声,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在这一事务“已有先例”的情况下。试想,假使最终结果是这项研究退出评奖,那就说明此前已经获奖的7项成果,其获奖资格同样有待商榷。这不仅可能让参评单位和获奖人心生不悦,也可能让主持评奖的部门“没有面子”。对于这样一种结果,卫生部门不可能没考虑到,但他们仍然敢于坚持原则,敢于鲜明表态,这一态度令人钦佩。
90多年前,胡适曾经为“差不多先生”立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世不认真的人。到今天,“差不多先生”仍未绝迹。“差不多”的情况主要有二:
一种是责任心缺失,懒得较真,自己应尽的责任“差不多就可以了”,遇事爱往人家身上推。以“人造鸡蛋”为例,面对记者的提问,工商局认为应由技术监督局认定,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认为该由农业局管,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则表示“这完完全全属于工商部门管的事”,最后几个部门管不了一只蛋。
另一种情况则是碍于情面,担心得罪人,该管的事情“差不多就得”,不想为此“唱黑脸”。科技部门成立的科研诚信建设机构曾经承诺,对所有实名举报,如不受理必通知举报人,凡受理者必有处理结果。但5年多过去,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仍未建立,接受举报的受理、调查、复核、处理程序和制度也不完善,许多时候,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相当于“自己查自己”。这样的监督如何能有效发挥作用?
监督不只是公民的权利,更是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普通民众相比,管理部门有更多资源、更强能力,更大的责任,要让社会管理日臻完善、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必须彻底弃绝“差不多”心态,像卫生部这次的表态一样,把公众的感受放在心上,把自己的责任勇敢地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