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即将迈入老龄化时代,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当下,养老服务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养老服务设施严重落后。在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首要目标是保基础,强调养老机构要因地制宜、实际适用,不能片面追求高档豪华,这种提醒自然很有必要。尤其是公办养老机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承担保障兜底功能,应优先接纳低收入困难群体,所以要避免建设标准过高,一来公共财政负担太大,二来也怕困难群体的老人住不起。
一边是养老机构还很缺乏,一边强调不要追求高档豪华,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是否担心得太早,会不会影响各方投入养老机构建设的热情?
事实上,当前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养老机构,显得非常奢华。这类机构一般是由民间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瞄准高收入家庭的老人,目的是为了赚钱。一般来说,这种面向高端群体的营利性养老机构是有市场的,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过,还有一些高档养老机构,是打着公益事业的旗号,享受公益事业的优惠,专门为某些特权阶层服务,甚至搞变相的商业开发。这其实已经与养老服务的公益性无关,而是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当然在严禁之列。
理想情况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合理布局,应该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办养老院,承担保障性基本养老服务;有纯营利性的商业养老机构,满足高端群体的个性化养老需求。还要有更多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养老机构,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在香港,95%的养老投入都拨给了民间公益组织,社会组织举办的养老机构,承担起了社会化养老的主要任务。香港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很重,举办养老机构的土地、人力成本也很高,但养老并没有成为“贵族”才能享受的服务。
此前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实际上,像养老这样的公共服务,最适合交给社会组织来办。
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深入到基层和社区,最了解群众有哪些需求,能够提供“实际适用”的服务,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形式,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也能克服养老追求“豪华高档”的问题。另一方面,养老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需要爱心和耐心,也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方面,专业社会组织的优势,也是政府部门所不具备的。
当前社会组织举办养老机构,除了规模不成气候之外,最大的问题是普遍亏损。养老机构投入多、摊子大,需要大量专业的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无法独立承担。政府放手不管,则会造成商业机构一味逐利,或者民间参与积极性不高,最终推高养老服务的价格。
因此,社会组织办养老,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扶植。政府则回归监管本职,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养老服务标准和机构评级标准上,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构拨款。这样既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保证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