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80后”腐败,年龄只是个噱头
时间:2012-03-21 11:51:08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李克杰 

  一直以来,职务犯罪多集中在掌握较大权力、处在较高位置的中年人或临近退休人员身上,多数单位把廉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59岁现象”、“45岁现象”上。然而,北京市一中院的调研显示,当前公职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80后”青年逐渐成为该类犯罪的重要组成群体(3月20日《新京报》)。

  我们并不否认此类调研的警示意义,但每每看到以年龄点和出生年代为标准来观察职务犯罪现象,揭示职务犯罪规律,总感觉并未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据此而建议采取的措施往往“剑走偏锋”,离题较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权力具有膨胀的天性,这已是全人类的共识。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也已被无数历史和现实事实所证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腐败都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权力没有受到严格规范、严厉约束和严密制约。每一个腐败案件背后,总有制度疏漏、监督空白和监管不力相伴随。正所谓,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只有制度才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其实,无论是职务犯罪的“59岁现象”、“45岁现象”,抑或“70后”、“80后”现象,都是表面现象,都是干部腐败的标,而不是本,不涉及深层次的根源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某个时间点或年龄段会受某个特定因素的影响。比如,官员59岁临近退休交权,思想上会产生“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和“退休前捞一把”的想法,官员到45岁一般到某个有实权的位置,认为自己无私奉献近20年,有权了就该适当享受一下了,因此较多地出现职务犯罪。但我们相信,这绝不是根本问题,官员们的职务犯罪之所以屡禁不止,深层原因还在于制度漏洞较多或者制度执行不严,监督制约虚置,从而促使立场不坚者以身试法。

  同样道理,数年前我们已经关注过“70后”现象,现在又出现“80后”现象,为什么生于不同年代的年轻官员会前“腐”后继、接踵而至?恐怕也是因为制度问题始终没得到有效解决。毕竟“70后”过去,走上前台的就是“80后”,这是自然规律。照这样下去,如果制度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数年之后出现的职务犯罪新现象就必然是“90后”,依此类推,将一波一波延伸下去。

  实事求是地讲,所谓职务犯罪问题上的“59岁现象”、“45岁现象”和“70后”、“80后”现象,都是一些伪命题,从这些角度观察和研究官员贪腐问题,无法得出治本结论,也不会提出药到病除的措施建议,甚至很有可能将反腐引入歧途。类似的现象还有媒体经常报道的所谓“小官大贪”现象,这都是看问题出发点的重大错误,主观地以官职高低来判断贪腐可能性和贪腐程度,并未抓住权力腐败的实质——腐败的可能性和程度与权力掌控的资源多寡有关,而与官职高低无关,官职卑微实际掌控的资源并不必然小或少。

  总之,希望相关部门在研究职务犯罪现象时,多从权力制衡和监督方面寻找原因,少从年龄性别等偶然现象上找原因,从而提出真正管用的预防和制裁措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