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国内第一份关于“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孩子对偶像和榜样的区分度并不明显,而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中,除了雷锋,其余都是文艺体育明星式人物。(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一项“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调查,结果显然令许多人意外:在前10名最崇拜的偶像与榜样中,除雷锋位居第一,其他都是文体明星。也许有人会惊呼:如今的孩子都怎么啦?甚至有人会担心他们会不会是“垮掉的一代”?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对此结果大惊小怪,也无需过分苛责和格外担忧。如果细细分析一下,孩子们选择的“崇拜偶像和榜样”大多数为文体明星,就算是有些倾向性问题的话,其根本原因显然出在社会身上、责任板子也该打在大人身上。
试想,既然是 “最崇拜的偶像和榜样”, 当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人、了解的事,而如今的报刊杂志也好、电视网络也罢,哪一期没有文体明星的文章、照片和视频?哪一天少了文体明星的动态信息和事件介绍?通过方方面面的信息渠道、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孩子们对明星的了解甚至胜过对自己父母的熟知,因此无形中,这些明星就成了孩子们的偶像和榜样。
反之,我们的社会和媒体对袁隆平等突出贡献科技工作者、郭明义等爱岗敬业模范人物、张平宜等爱心慈善人士的宣传,要么生硬刻板,要么人为拔高,要么一阵风,要么贴上政治标签,让孩子们无法全面、正确理解和合理判断,既不可近又不可亲,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当然无法作出选择。
既如此,我们在解读这份调查结果的时候就该多一份宽容:与其责怪孩子们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出现偏差,不如反思我们教育的缺失和宣传的迷乱。假如我们的宣传舆论少一点娱乐色彩,多一点主流成分,对那些正面典型和榜样像宣传雷锋一样全面、持久和深入,像宣传周杰伦等明星一样生动形象、鲜活有趣,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接受。只有接受了才会喜爱,只有喜爱了才会作为偶像和榜样,并引导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和成长的目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