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是女性永恒的话题。
读者珍珍的一封来信,反映了当今母女两代人的不同幸福观,读后令人回味。应该说,不论50后还是80后,都有舍己为人的女性,也都有自私自利的女性。但,从整体的社会价值观来说,50后女性更重视传统,80后女性更具现代意识。在追求幸福这一共同的目标时,50后女性的传统美德,或许能给后来者一些启迪。反之,年轻一代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个人奋斗精神也会令母亲们欣慰。
以下是编辑整理摘录的部分内容——
80后女儿眼中——
50后妈妈的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幸福?我妈妈的回答是:“幸福就是家庭和谐美满,工作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
我妈妈今年54岁,在一家医院工作。几十年来,她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围着工作和家庭转,“虽然忙活了大半辈子,但是回头想想,都值。”回想她这半生,妈妈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妈妈1980年大学毕业后,选择支援乡村医疗,被分配到乡下的一家小卫生医院工作。那个时候,女大学生在医院里是香饽饽。不久,她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爸爸。我爸爸也是大学毕业,和妈妈一样,选择支援乡村教育,被分配到一个镇中学当高中老师。
妈妈第一次去爸爸家,看到的是眼瞎的奶奶,以及一个已经在村里务农的二叔和另两个未成年的三叔、四叔。结婚,爸爸家里一分钱没帮上,连碗筷子都是小夫妻凑钱现买的。不过,奶奶向妈妈许诺:把老家的一处房子留给爸爸妈妈,因为爸爸是长子。
那时候,爸爸在另一个乡上的高中教书,两个人离得远,妈妈自己住医院的宿舍。长嫂过门,自然而然的就要承担两个弟弟的学费。妈妈怀孕后,为了省钱给两个弟弟上学,连菜都不舍得炒,天天就是馒头咸菜。医院一值班就是一个周,妈妈挺着肚子上夜班,怀孕期间从来没请过假,直到我出生前一天,她还在挑水做饭。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一共打过我两次,一次是我4岁时,吵着要吃猪头肉,8毛钱一斤的猪头肉,妈妈舍不得买,看女儿哭得厉害,便打了我两巴掌。还有一次,刚开春,奶奶想吃刚上市的嫩黄瓜,两元钱一斤,妈妈就买了两根,把大的那根给了奶奶,小的那根给了我。我赌气把黄瓜扔掉了,于是又挨了妈妈几巴掌。
在妈妈的操持下,三叔、四叔后来都考上了大学。现在,三叔成了大学教授,四叔成了国家公务员。至于二叔嘛,还在老家当农民,不过妈妈在二叔结婚时把当年奶奶答应留给爸爸的房子给了二叔,妈妈说:“我们在外边有工作,单位有宿舍,老家的房子用不上,还是给二弟弟结婚吧。”
“以前的辛苦都不记得了,就看到现在兄弟们都生活得好,都有了赚钱养家的本事,哪有比这更让我感到幸福的呢?”妈妈说,依然是满脸幸福地微笑。
我们这一代女性和妈妈那一代女性,差别太大了。
妈妈那一代女性,找对象不太在乎男方穷与富。那年头,也没有什么贫富差别。我们这一代可不。未婚的姑娘,把有房子、有车子作为择偶的首要标准;已婚的媳妇,会攀比谁的老公更能赚钱。这也怪不得我们,如今房价猛涨而工资入不敷出。尤其是收入距离拉大,穷的穷,富的富,“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女”的话,惹人骂,可又能被人理解。
妈妈那一代女性,大多都是自己一手把孩子拉扯大。但我们这一代人当母亲,一般都得靠老人给看孩子。毕竟,现在的孩子可不是我们小时候那么好带,现在的孩子要喝进口牛奶、要上早教班、要学钢琴……
妈妈那一代女性,操持家务的能力、温柔贤惠的个性是衡量女人高下的首要标准。到我们这一代女人,会不会做家务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女人和男人一样,都要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事业,拼出一条血路。于是,我们这一代,女人更像男人。在单位,是“女强人”;谈恋爱,是“野蛮女友”;当媳妇,我们的口号是 “我的生活我作主”,公婆最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总之,妈妈那一代,所谓的传统女性,以自己付出为家人谋得幸福而幸福,我们,所谓的现代女性,以别人的付出为我们谋得幸福而幸福。
但是,我们这一代女性真的比妈妈那一代女性更幸福吗?
妈妈那一代女人,吃的苦、受的累,比我们多。但我们比她们,郁闷的时候更多。不仅郁闷,有时简直就要崩溃、抓狂、抑郁。
妈妈那一代女人,吃没吃着好的,穿没穿着好的,可她们不觉得自己穷。我们虽然常买新衣、常下馆子,可我们总觉得经济压力大,钱总不够花。
妈妈那一代女人,羞于谈爱情,也没有情人节和礼物,但她们中多数人有孩子有家庭,到老了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呢,爱情至上、享受浪漫和激情,但我们中剩女越来越多,即使结了婚,据说还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可能会破裂。
唉,我们和她们相比,到底谁更幸福?这还真是一个问题。